“首贷户”纾困新政令企业绝处逢生
2022-03-18 12:35:24 来源:长江日报 评论:0 点击:
冒着大暴雨连夜驱车7小时,17日凌晨,58岁的刘秀带着200吨瓷砖抵达刚中标的郑州工地,中午她和几个月没休息的工人们吃了顿团圆饭。而去年此时,公司还举步维艰,业务锐减,差点就吃了散伙饭。刘秀的公司专给大型
冒着大暴雨连夜驱车7小时,17日凌晨,58岁的刘秀带着200吨瓷砖抵达刚中标的郑州工地,中午她和几个月没休息的工人们吃了顿团圆饭。而去年此时,公司还举步维艰,业务锐减,差点就吃了“散伙饭”。
刘秀的公司专给大型企业做装修。疫情后,因装修款延期支付,公司陷入资金困境,由此导致公司无力参加大型工程招标,业务量急剧萎缩,公司营业额在一年间从6000万元降到1000多万元。
“当时实在太难,都准备散伙了。”刘秀回忆说,20多名员工不愿放弃,一起凑了200多万元。可这也只能缓解一时困难,2021年5月,项目所需资金一再告急。刘秀找上游厂家和同行拆借,年息出到12%,也没借到多少钱。
正当刘秀一筹莫展时,中国银行硚口支行信贷员毕胜找上门,问她需不需要贷款。
原来,当刘秀在找钱的同时,毕胜也在找客户。在中国银行大数据画像系统中的“纳税信用白名单”上,通过大数据“画像”,毕胜发现了纳税记录良好的刘秀,便上门向她了解融资需求。
“当时毕胜对我说,不用抵押就可获得20万元信用贷,如果有抵押甚至能贷到几百万元。”刘秀清晰地记得毕胜“上门送救命钱”时的场景,“如果有300万元到500万元,公司就能活。我当时就决定用女儿房产抵押贷款。”
10天后,贷款手续就办好了,期限为36个月的300万元贷款当即入账。刘秀说:“年利率4.2%,只有我们私人周转利息的三分之一,现在政府还有补贴利息政策,利息还会返还给我。”
刘秀说,有了流动资金,恰好项目款也陆续回了,资金难题解决,公司随后参加了好几场招标,接连拿下3个近千万元的大项目,公司由此走出低谷。
“像刘秀公司这样的小企业,是我们近年重点拓展的客户。”毕胜说,“破解中小微企业贷款难,银行通过大数据‘白名单’锁定信用好的,帮助它们获得‘首贷’。这些企业经过信用培育后,后期获得贷款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武汉首贷服务中心”已帮助636户企业成功获得首次贷款18.22亿元。
去年11月,省政府发布了《纾解全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若干措施》,立下目标,全省力争要用3年时间拓展中小微企业“首贷户”40万户,发放首次贷款超4000亿元。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主任占再清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继续提升首贷户比重,未来会有更多小企业得到信贷助力。”
深度报道:
武汉银行拓荒“首贷户”
下到市场挨家挨户扫街 大数据画像锁定经营者
新冠疫情之后,在汉口北开热干面馆的黄婷婷,两家店铺关门四个多月。当她正为房租和工人工资发愁时,银行上门送来了“纾困贷”。有了这笔贷款,店铺得以重新开业。去年,黄婷婷在后湖新开了一家小吃店。
在崇仁路茶叶市场做了近20年茶叶批发生意的吕汤,也在去年遇上了难处。因为原茶价格上涨较猛,使得成本升高,但批发价却涨不了。吕汤首次用银行的经营信用贷款,跳过茶厂,直接到茶农手上拿货,降低了经营成本。
他们都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后,在政府的纾困贷款的推动下,成了银行“座上宾”——“首贷户”。
从天而降的贷款和全程的上门服务,不仅帮他们缓解了资金危机,同时也打开了一道“生门”,他们的“信贷生命”从此而生。
银行的门都没进,贷款就到账了
在汉正街品牌市场做男装生意的高先生,是武汉埃加阿豆服饰商行的老板。8年前,他从福建来武汉做男装生意,创业初期就租下100多平方米的店面,生意一直做得顺顺当当,偶有资金困难找同行、朋友借借,也能过去。去年,受疫情影响,市场里人气不足,资金链绷得紧紧的。
这时,银行和市场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询问需不需要银行贷款,政府还能贴息,他这才开始第一次跟银行打上交道。
高先生说:因为我们自己在广州有厂,每月资金周转就得百把万,其实贷个几十万作用不大。但银行人员告诉我,第一次信用贷款最高只能贷20万。只要按时还款信用额就能增长,第二年最高就能贷到50万,信用额度会逐年上涨,到关键时刻就能派上用场了。
在崇仁路茶叶市场做茶叶批发生意的吕汤,同样来自福建,和妻子一起开店,维持全家老小的生计。
“到武汉20年,我们都没找银行借过钱。以前,遇上困难都是找上游厂家借,他在货价里加上利息就行了,贵是贵点,图个省事。”吕汤说道。
但从去年开始,他所在的市场里有了银行驻点。“资料、手续都在市场里办,银行的门都没进。我是首次办信用贷,最高只能办20万,没多久钱就到位了。比想象中简单、容易。”吕汤说道。
“中行的纾困贷利息一年才4个点左右,比我的房贷利息便宜多了。放在账上随时用,有货随时能收,解决了大问题。”吕汤说道。
中行硚口支行消费信贷经理、何哮波工作室负责人何哮波介绍,疫情后,为了将纾困政策送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手中,他们“主攻”硚口区内的13个专业大市场,为900多位小老板办理了“纾困贷”。“很多商户对最新的信贷政策缺乏了解,另外对网上银行操作有畏惧感,担心点错。”何哮波说,银行信贷经理深入市场,“手把手”教小老板申请贷款,打消了他们的顾虑,纾困贷款很受欢迎。
大数据“白名单”锁定“首贷户”
在汉正街品牌市场见到康军时,他正在教商户如何申请政府贴息。
他微微发福的身材裹在灰色的轻薄棉袄和运动裤里,跟平日西装革履的银行经理不太一样。他眼睛有点老花了,电脑上和手机上的字要拿很远才看得清。他有点费力地在手机和电脑间切换,耐心地指导着商户如何申领政府利息补贴。
今年52岁的他,以前在汉正街一个基层网点做行长,后来网点撤了,他就转做了消费金融的客户经理。
“我进银行那年,都是企业找关系到银行拿贷款。现在,我们是挨家挨户‘扫街’,找到合格的贷款户。”康军说道。
为了找到“首贷户”,很多银行通过大数据形成各式“白名单”,供贷款经理们按图索骥。
工行的“法宝”是经营快贷“白名单”。工商银行武汉分行普惠部负责人王翔告诉记者说,他们行用的是“经营快贷白名单”产品,该产品全面覆盖小微企业生产、生活的各类场景。“小微客户在开户、纳税、收单、结算、资产等各类场景留下的每一个足迹、每一点积累,均可作为其信用的凭证,每一份记录转化为信用,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快速的资金支持。”王翔说道。白名单信息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动态更新的。符合工行经营快贷白名单的客户,系统会自动将信息推送到客户手机上,客户可以根据信息找到贷款经理办理贷款。
在中行听得最多是纳税“白名单”,白名单的侧重点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纳税“白名单”就是通过税收、资金流水数据勾勒出用户的经营行为,回答是否持续经营,是否按时纳税,是否遵纪守法三大核心问题。
中行硚口支行消费信贷部主任叶阳告诉记者,他们行主要用的是大数据形成的“纳税白名单”,只要纳税信用良好,没有司法纠纷,持续经营两年以上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就能在“白名单”上显示。
而武汉农商行则手握“两张名单”作为攻坚首贷户的秘密武器。“小微企业无贷户名单”和“个体工商户无贷户名单”,摸排融资需求,运用知识产权质押、科保贷、上市贷等信贷产品,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扩大首贷覆盖面。
有了“大数据”的锁定,再加上客户经理的积极推介,很多银行的首贷户都出现较大增长。截至去年12月31日,工行武汉分行小微型首贷企业当年累计贷款发放户数588户,占全部小微企业存量有贷户数的22%。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对公普惠首贷客户新增833户,首贷户占对公普惠客户新增总量的21%。武汉农商银行已累计为433户首贷户发放贷款49.39亿元;
增加“首贷户”是解决融资难的重要途径
何为“首贷”?首贷就是小微企业第一次在金融机构获得经营性贷款。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获得“首贷”存在诸多困难,但实现首次贷款后,再次贷款的概率将大大提高。
自2020年以来,已有多部门要求强化“首贷户”服务。其中,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引导银行持续增加首贷户;中国银保监会日前发布《关于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发挥行业带头作用,强化“首贷户”服务,努力实现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数量高于2020年,大型银行要将“首贷户”纳入内部考核评价指标。
要增加“首贷”就要破解“首贷难”。那首贷究竟难在哪儿呢?据了解,一是首贷企业“缺信息、缺渠道”,二是“征信少、评估难”,三是“担保弱、风险高”。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主任占再清表示,银行信贷人员下基层在市场驻点,就是为了拓宽小微企业获贷的信息渠道,送信贷政策上门。而“征信少”的问题,通过政府部门的大数据比对,基本可以进行筛选。通过主动服务,让小微企业拥有更多伯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首贷户比重需继续提升。”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主任占再清表示,为了拓展更多的首贷户,银行信贷人员走出银行下到市场驻点,信贷资金像血液一般注入到社会经济的微小细胞。
相关链接:
财政补贴 政策配套奖励“首贷户”
银行积极参与,企业获得实惠。
银行热衷“首贷户”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鼓励。
针对首贷户,省财政厅印发《湖北省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其中明确省级财政对安排小微企业首次贷款的金融机构,将按当年新发放普惠小微首次贷款额度的千分之0.5进行奖补。
同时明确普惠小微首次贷款为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且为在金融机构首次获得的贷款,即此前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无贷款记录的贷款。
上一篇:“法拍贷”按下执行“快进键”
下一篇:金融助力备春耕 “贷”动乡村产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