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07-28 11:46:19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作为传统线下贷款的重要补充,互联网贷款因其流程优、响应快,在更便捷地满足企业和居民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提高金融便利度和普惠覆盖面,尤其是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服务传统金融渠道难以触
作为传统线下贷款的重要补充,互联网贷款因其流程优、响应快,在更便捷地满足企业和居民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提高金融便利度和普惠覆盖面,尤其是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服务传统金融渠道难以触达的客户群体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受到了监管层的积极支持。
围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规范发展,中国银保监会不仅在2020年出台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2021年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近期,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与前两份文件不同的是,此次《通知》在细化明确商业银行贷款管理和自主风控要求方面,更细致、更精准、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明确。
目标是什么?
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在政策支持下,总体上发展平稳,运行健康。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互联网贷款余额5.75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用于生产经营的个人互联网贷款和企业流动资金互联网贷款同比分别增长68.1%、46.3%。从数据不难看出,商业银行的互联网贷款业务,发展速度较快,贷款规模较大,业务推进较为稳妥。但一如监管部门所言,“商业银行仍存在履行贷款主体责任不到位,授信审批、贷款发放、资金监测等核心风控环节过度依赖合作机构等问题,与监管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不利于业务持续发展”。
显然,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围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核心风控环节,查问题,找差距,补短板,强合规,解决贷款过程中“谁放贷、给谁贷、谁负责、保权益”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行为,更好地促进互联网贷款业务健康发展。
“谁放贷”按理不成为问题,商业银行是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实施主体,贷款当然应由商业银行自主发放,但实际情况是,有的商业银行为了推动互联网贷款业务快速发展,在与其他机构深度合作中,对合作方高度依赖,以至于贷款资金发放、本息回收代扣、止付等关键环节,并没有完全自主决策。因此,要规范发展互联网贷款业务,首当其冲要从“谁放贷”入手,通过业务整改,确保商业银行归位尽责。
同样,“给谁贷”原本也不是问题,但到了线上,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互联网贷款业务是在线上开展,核实客户真实身份非常关键。恰恰在这个关键环节,有的商业银行并不能完整准确获取身份验证、贷前调查、风险评估和贷后管理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导致有的商业银行贷款存在漏洞,容易产生风险,亟待加强贷款资金管理,监测资金用途,确保贷款资金安全,防范合作机构截留、挪用。
正由于“谁放贷”和“给谁贷”存在不规范,“谁负责”也就变得更为棘手。假如一笔贷款由合作机构发起,出了问题,责任归谁?同样,如果银行贷款被合作机构截留、挪用,出现风险,谁来负责?因此,“分类别签订合作协议并明确各方权责”,在互联网贷款业务合作中变得分外重要。只有明确了职责,出了风险,才有追责主体。
此外,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充分披露各类信息,严禁不当催收等行为,也是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商业银行与其他机构合作,在逾期贷款的清收上,有的会采取外包方式。外包给其他机构,催收方式和尺度难以把控。因此,商业银行要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必须与合作机构做好约定,防止出现不当催收行为,影响商业银行社会形象。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乃大势所趋,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争夺线上客户、触达更多客群,也是势所必然。要实现互联网贷款业务高质量发展,商业银行必须专注于贷款的核心风控环节。既要补齐短板,堵塞漏洞,规范流程,也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严格落实金融管理部门对征信、支付和反洗钱等方面的要求,防范贷款管理“空心化”。高质量发展,一定是规范的发展,也一定是可持续的发展。只有追求高质量发展,互联网贷款业务才能成为商业银行对称于线下业务的另一只翅膀,才能帮助商业银行振翅高飞,并且飞得更高,飞得更稳,飞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