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实体经济“骨子里”!银行各显大招
2022-10-18 15:33:30   来源:腾讯网   评论:0 点击: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近日,中国银保监会披露:21家主要银行,为其他各类市场主体减免服务费1375亿元,同比增长9 5%;平均取消计费服务项目14项,平均下调计费服务价格16项,平均向其他各类市场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披露:21家主要银行,为其他各类市场主体减免服务费1375亿元,同比增长9.5%;平均取消计费服务项目14项,平均下调计费服务价格16项,平均向其他各类市场主体实施减免优惠46项。
2022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9192亿元,科学研究服务业贷款增速超30%。制造业贷款增3.3万亿元,同比多增1.6万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8.9%。
金融稳则实体旺。在夯实这个经济基石的奔赴大潮中,银行业俨然已是主力先锋。
而真金白银让利背后,稳盘纾困如烹小鲜,是一场持续进行时。
01
可贵敏锐性 头雁温度  
LAOCAI
打好这个持久战,光荣也不轻松。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目前,银行业主要利润仍来源于利息收入,大约占利润七成。另一厢,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银行间吸储竞争加剧,资产端放出贷款同样要竞争,导致银行成本上扬、资产收益率承压。
今年5月海通证券研报指出,2021年,六大行净利差为1.89%,同比下降4.4bp;股份行(9家)净利差为2.12%,同比下降8.4bp;城商行(16家)净利差为1.96%,同比大幅下降16.3bp;农商行(10家)为2.14%,同比大幅下降13.2bp。
在此背景下,除了赋能决心,精准高效更是重中之重。
聚焦上述助力大潮,行业头雁的勇挑大梁是一抹重彩。
今年5月,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廖林表示,当前经济增长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工商银行坚决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坚定不移地与广大市场主体一道应变克难、同舟共济。
以最新半年报为例: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1.6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居市场首位,且逐月保持同比多增;计入债券投资等其他投融资业务,累计向实体经济投放增量资金超2.9万亿元。
这是国有大行的共性趋势:如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上半年新增各项贷款数1.6万亿元、1.58万亿元和1.02万亿元。四大行新增信贷投放规模占去年全年规模比重达80%、75.94%、73.91%和81.44%。
不过,投放增量充裕,不代表大水漫灌。精准滴灌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是这波头雁实体赋能的关键热词。
还以工商银行为例,上半年信贷投放新高的同时,资金投向结构进一步优化,制造业、科创、普惠、民营、绿色、涉农等领域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平均增速。
具体看:投向制造业贷款增量,为上年同期3.5倍,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余额首次实现“双破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超38%,总量、增量均处领先,其中,“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增速超70%;绿色信贷余额近3.5万亿元。
普惠金融方面,普惠贷款户数比年初增12.3万户,余额比年初增27.4%,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涉农贷款突破3万亿元,增速16%以上。通过“春融行动”,累计为境内重点外贸外资企业发放融资6200多亿元。
此外,2022上半年,工商银行累计为300万受疫情影响的个贷和信用卡客户提供延期还款等服务;借助“贴心惠贷”“循环e贷”等产品,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稳经营、保就业,个人经营性贷款比年初增近1200亿元。
尤其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6月末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养老等接触性服务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近900亿元。并推出“贴心惠贷”“循环e贷”等产品,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加近1200亿元。
工商银行副行长郑国雨表示,下半年将继续坚守人民金融底色、加大个人贷款的投放力度,以个人金融生态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持续提升个人金融服务水平,推动“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不断开花结果。
同时,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新市民服务、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数字人民币等政策落地,不断提升个人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夯实发展根基。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坐拥庞大体量,往期国有大行常被诟病缺乏对小微企业的关注。
从工商银行等头雁上述可喜表现看,其市场敏锐性没有丧失、改善显著。虽整体占比还需提升,但助力实体意在精准、高效的务实风格值得肯定。真正从企业需求出发,自然就有了赋能灵魂,赋能温度。
02
贴地飞行 创新赋能
LAOCAI
想之所想、急之所急,力求每分钱都赋能到点子上,这份精准在股份行中亦不乏案例。
今年 9 月,苏州一家羊毛衫厂负责人董先生,在招行 110 万元的小微贷款即将到期,因近期回款速度较慢,企业运营资金较紧,招行客户经理迅速为其提供了后续无还本续贷服务,大大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
作为零售之王,这只是招商银行精准助力实体的一个案例。截至 2022 年 9 月末,该行累计线上服务小微客户数约250万户,年内新增服务客户数约88万户,较上年增幅约55%。
为啥这么受捧?
招行搭建了招贷 App 平台,为小微客户提供客户经理一对一服务、全品种贷款申请、线上贷后服务等功能,让贷款办理更便捷。
目前,已为超百万名小微企业主提供全方位普惠金融服务。
此外,今年来招行围绕国家绿色发展思路,建立覆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绿色保险等多层次创新产品体系。
截至6月末,招行绿色贷款余额 3121.83 亿元,增幅 18.32%,高于公司贷款增速 10.87 个百分点。共向 96 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 99.56 亿元,带动碳减排量 186.45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鼓励信用卡客户使用电子账单,2022 年上半年节省账单用纸逾 10 亿张。
同时,创新打造政企银共建的民生金融服务体系。截至 2022 年 9 月末,累计签发电子社保卡超 4000 万张,线上为参保人提供社保查询、待遇资格认证、为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医保贷等便民惠企服务。
累计开立农民工工资监管账户 11840 户,服务农民工 250 万人,发放工资 955 亿;并通过农民工工资电子保函等,纾困施工承包企业。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石,发展活力最强、经营抗风险力也最弱,尤显赋能者的综合实力。
没错,招商银行并不孤独。伴随零售业务的蓬勃发展,相应赋能几乎已是标配。
比如广发银行,为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对经营困境,其实施业务手续费减免政策,涵盖“账户服务费、人民币结算、银行卡刷卡、ATM跨行取现、电子银行业务、票据业务”六大类共17个项目的支付结算业务;实施普惠金融线上化产品利率优惠政策,经“税银通”2.0、银电通、科技E贷等产品发放的对公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执行贷款利率低至4.5%,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以来,广发银行合计为实体经济减费让利超145亿元。
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科技企业客户,推出“科创慧融”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方案。协同集团保险、投资板块成员单位,以科信贷、科技E贷等创新产品为科创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债权投资、银行信贷等投融资服务,围绕科创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提供生态式服务。
截至2022年9月末,科技E贷陆续在广发银行东莞、深圳、广州、杭州等18家一级分行上线运行,累计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17亿元。同期,“广发乡村振兴专区”累计上线帮扶产品超3600个,累计销售帮扶产品超4720万元。
金融助力,科技先行。不难发现,着力金融科技创新,发挥机制灵活优势,股份行的实体赋能同样贴地飞行、做的有声有色、有里有面,走出一条特色路径。
03
吃透区域、强强联合
LAOCAI
当然,伴随区域经济一体化,企业产业细胞的聚焦效应,要说深耕一隅、吃透区域产业,城商行不可不表。
以上海银行为例,截至2022年6月末担保基金业务累计投放超70亿元,在上海地区银行同业中排名第一。普惠贷款余额超840亿元,涉农贷款余额超860亿元,均较年初增超20%。
在线供应链方面,依托“上行e链”线上平台,围绕叮咚买菜、美菜网、诺普信等核心企业,通过“场景+产品+风控”的有机结合,为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
同时聚焦城市农业,与上海农发集团、良友集团、光明集团、新希望、诺普信、农信互联等龙头企业合作,支持当地现代化农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项目。堪称赋能区域战略产业的主力军。
尤其在“大上海保卫战”期间,设立1000亿元防疫抗疫、复工复产专项信贷额度。推出无还本续贷、延期支付利息、减费让利等多项措施,为中小微企业降费优惠超4000 万元,为企业减免支付手续费超1600万元,减免租金近1000万元。
甚至不乏战略携手者,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来进行区域综合生态赋能。
9月28日,江苏银行与网商银行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助微计划”。
作为同样身处长三角经济圈的江苏银行,截至6月末其资产总额2.87万亿元,科技贷款、小微贷款、绿色信贷余额位居江苏省内第一。
作为新兴互联网银行,网商银行成立7年来,累计为超4900万小微客户提供信贷服务,2021年新增客户中有80%是首次在银行机构获得经营性贷款。
聚焦“助微计划”,其由全国工商联会同多家行业协会,以及多家金融机构发起,已连续开展三年,今年将继续围绕助小微、振乡村、兴科创、促就业等重点任务。
全国工商联报告显示,过去两年共有127家银行加入“助微计划”,期间平均每月共同服务小微客户超300万,累计发放贷款超4万亿元。
04
正向螺旋效应
 融入实体经济“骨子里”
LAOCAI
积水为海,积土成山。想来,正是这些涓涓细流,绘就了中国经济的稳健前行,从高速向高质的稳优转型。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共有企业4800万多家,中小企业占比超90%。近1.54亿户市场主体中,仅个体工商户就达1.03亿户,两者基石角色无需赘言。
另一厢,疫情及宏观经济承压。以2022年4月为例,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据中小企业协会数据,当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88.3,已连续3个月下滑。
实体经济挑战肉眼可见,中小企业的日子变得不好过。作为盘活血液的金融活水,自然要更精准的流向实处,普惠更多实体企业。
中国银行业协会《2021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社会融资总规模3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9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1.6%。
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十年来中国金融总量平稳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强。2012年至2021年间,人民币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3.3%,社会融资规模年均增长13.5%。
以精准服务,助力产业转型升级,银行业不负百业之母称号。
而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企业产业向上,最终又会反哺银企的基本盘。2021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较2020同期增速改善明显。今年上半年,A股超8成银行营利双增,超半数净利增超10%。
厚积薄发、高质高效。正向螺旋效应中,上演了一幅鱼水共情画卷。
当然,助力实体经济也是一项持续大工程。无论减费让利,还是产品业态创新,亦或强链补链、更生态式赋能,均验匠心、定力、创新度、专业性、精细化。正如有银行高管感叹,“减费让利是一项技术量很高的活儿”。
在铑财看来,守住风险底线的同时,还要降本提效、高质创新赋能,更高阶更多维的需求要求,叠加宏观经济承压,也让这个助力工程越发风急浪高,银行业注定分化分层加剧。但一场洗牌鏖战,必然强化良币效应,最终带动整个行业向上跃升,这是蝶变必须经历的过程。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要想持续奔赴,不蹒跚掉队,唯有持续奔赴,融入“骨子里”、赋能触及实体经济“灵魂里”。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依然是一片大海。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依然在路上。那么,上述的鱼水共情、正向螺旋效应,依然也必然是持续进行时。

相关热词搜索:银行 贷款

上一篇:池州九华农商银行“创业担保贷”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下一篇:绍兴市“劳模贷”正式上线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