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边缘”到金融服务“中心”:银行业聚力打造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显成效
2022-12-20 20:02:53   来源:金融时报   评论:0 点击:

2022年,新市民成为热词,这一备受关注的市场群体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点服务对象。今年3月4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提高新市民金融服
2022年,“新市民”成为热词,这一备受关注的市场群体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点服务对象。今年3月4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纵观近一年来金融服务新市民的相关情况,各家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许多银行“跑步”进入新市民服务领域,针对新市民人群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金融需求,积极推进产品创新,不断改善金融服务。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最初的增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逐步进阶为力求金融服务更加精准有效,成果有目共睹。
 
银行全面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我行针对新市民推出了专项金融服务,根据不同场景匹配了不同的贷款产品,还可以享受利率优惠。”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临近年底,多家银行继续优化新市民专属金融服务体系,推出多项优惠活动,多地也开启了新市民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江苏、西藏、河北、四川等多地银保监局发布公告称,加快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
 
今年以来,围绕新市民创业、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的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加速落地,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2022年,建设银行出台了“服务新市民金融行动方案”,在创业就业、住房安居、“一老一小”、医疗保障和基础金融服务等方面,构建贯穿新市民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工商银行面向新市民推出了“1+3+X”专属金融服务体系,以专属介质为依托,重点围绕安居、创业、医疗三大核心场景,以及养老、就业、教育和金融素养提升等X项延伸场景,为新市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中国银行发布普惠金融支持新市民十条措施,为重点创业人群、稳岗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农业银行推出“521”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新市民提供“五大保障、双驱助力、一体化优质基础金融服务”;邮储银行则发布新市民专属借记卡“U+卡”,为新市民群体提供高质量的综合金融服务,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精准对接新市民金融需求
 
“外地人在厦门也能享受‘老乡’政策。”来到厦门打拼近10年,虽然袁晓梅还自称是“外地人”,心里实则早已对厦门充满了归属感。
 
湖海奔腾,里通外达。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的湖里,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开放包容是这个城市的基因。无数秉持着“爱拼才会赢”精神的人们来到厦门,创新创业,把一个基础薄弱的海防小城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
 
“打拼了这么多年,终于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这一路上,邮储银行始终与我相伴。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公司员工工资和房租压力加大,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而且我在厦门没有房产可以抵押,幸亏邮储银行有信用贷。”据袁晓梅介绍,她的公司主要做建材生意,经营地在厦门江头,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经营规模逐步扩大,还吸纳了不少周边的新市民来厦门就业。
 
银行为新市民创新推出的信用贷产品精准解决了新市民普遍缺少抵押物、贷款难的问题。“‘极速贷’是纯线上模式的贷款,能够快速精准对接新市民创业就业对资金‘广、多、散、零、碎’的需求。”邮储银行湖里区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城市化发展及经济社会进步,新市民呈现出新特征、新趋势。一方面,新市民新生代化、高学历化,“80后”“90后”成为新市民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都市圈集聚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四大城市群集聚了约占全国50%的新市民。专家认为,展望2023年,做好新时代新市民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新特征、新趋势,为新市民群体构建全生命周期、全生态、一体化、一站式的金融服务体系。
 
依托金融科技破解信用难题
 
“买房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我此前一点经验都没有,对二手房按揭流程不了解,学校的教务工作又很繁忙,真是感到有些焦虑。”新市民吴女士是厦门一所中学的教师,多年住在学校宿舍,2022年,她终于把安置一套自己的房子提上了日程。
 
“我行按揭中心客户经理收到吴女士的咨询后,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她通过手机银行在线提交按揭贷款申请,线上完成按揭贷款预审和房产价值内部评估,全流程陪同完成房产过户、公积金提取、抵押登记和公积金逐月还贷。”厦门国际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探索金融服务新市民的新办法、新举措,利用大数据对新市民的生活稳定性、资金需求真实性、还款能力等指标进行多维度评估。例如,厦门国际银行为避免出现因非本地户籍、征信白户等特征单方面决策并限制新市民群体的贷款资金需求,创新探索两方面举措,一是积极与本地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机构进行合作,推动新市民身份认证和信用信息共享,探索新市民信用评价方法;二是依托金融科技创新成果,重塑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流程,此前需耗时近两周的办理时长,如今最快只需一天即可批复,抵押后最快一天放款。2022年以来,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分行已累计向新市民群体发放消费类贷款15.9亿元。
 
专家认为,实际上,目前新市民金融服务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首要一点就是新市民征信信息缺乏,信用风险成本高。解决征信缺乏的难题无疑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外加强合作、对内提升能力。今年以来,有的银行机构多渠道引入新市民信息,加快与征信公司、税务部门、水电企业等单位的信息联通,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客户分析能力和风险预判能力;有的银行机构创新信用金融产品,持续丰富“小额分散”的信用卡产品、消费类信贷、助业类贷款,加强与第三方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合作,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做好客户服务。
 
毫无疑问,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是金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金融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客观需要,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银行业将紧紧围绕《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打造贯穿“新市民”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相关热词搜索:贷款

上一篇:云南省创业担保贷款实现线上办理
下一篇:德州全市农商银行“大棚贷”助乡村振兴,“保证e贷”开绿色通道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