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利率进入3时代,现在是借钱的好时机吗?
2023-02-07 19:20:16 来源:腾讯网 评论:0 点击:
继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导致房贷提前大潮冲击之后,再一个贷款利率进入3时代冲击消费者:消费贷。随着消费活力释放以及政策鼓励,银行消费贷产品的利率还在继续走低。近期,部分银行开启抢人大战,通过利率优惠券、
继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导致房贷提前大潮冲击之后,再一个贷款利率进入“3”时代冲击消费者:消费贷。
随着消费活力释放以及政策鼓励,银行消费贷产品的利率还在继续走低。近期,部分银行开启抢人大战,通过利率优惠券、抽奖、内部邀请等活动吸引有信贷需求的消费者,并继续下调相应贷款产品利率,部分产品利率甚至低至3.2%,大有破2的趋势。
个人消费贷款利率下调将成为趋势
下调消费贷利率、推出利率优惠券、举办抽奖活动……春节前后,不少银行加大消费贷优惠力度。
消费贷成银行信贷“开门红”重头戏。金融机构纷纷降低消费贷、信用贷产品利率,大力营销推广个人消费贷业务。
以国有大行来看,工、农、中、建四大国有行的消费贷产品利率均在4%以下。其中,工商银行融e借额度最高可至100万元、年化利率最低3.7%、年限最长为5年;中国银行随心智贷额度最高30万元,年利率最低3.95%,年限最长为3年;建设银行建易贷额度最高30万元,年化利率最低3.95%,年限最长为3年;农业银行网捷贷额度最高30万元、年利率最低可至3.65%、年限为1年。
除国有大行外,部分中小银行也推出了各种类型的个人贷款业务,年化利率普遍在3.6%左右。
事实上,从2022年年初开始,贷款利率就开始逐渐下调。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3月份,新发放住户其他消费贷款利率为7.68%,比年初和上年同期分别低67和41个基点。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的监测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国有行个人消费贷产品利率逐渐下降,2022年3月平均水平为4.20%。
相关人士认为,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有助于通过信贷实现稳增长、稳消费,对整个经济运行大盘具有促进作用。
个人消费贷款利率下调将成为趋势,有助于降低消费信贷持有人的成本,促进对消费信贷的需求,进而促进消费,对经济稳增长大有益处。
银行存款利率走低
在个人信贷利率下调的同时,银行的存款利率也在走低。目前银行的定期存款及大额存单利率已经进入了“2时代”。
目前银行大额存单的利率普遍在3%以下,且额度较少。定存方面,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略高于大额存单,但也普遍在3.8%以下。
同时,今年1月中旬,部分中小银行还下调了存款利率。比如,某股份行表示,将对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进行调整,个人存款方面,定期整存整取二年、三年、五年利率分别由2.73%、3.5%、3.85%调整为2.7%、3.35%、3.7%。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小银行降低存款利率是为了主动管理负债成本,调整负债结构,缓解利差收窄和盈利压力。并且,存贷款利率的下调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银行的利润。
低利率,并非低门槛
即使在同一家银行,不同的人申请消费贷的贷款额度和贷款利率也是不同的。借款人每一次申请消费贷银行都会查询一次征信,征信越好贷款额度就越高、贷款利率也就越低。
另外,贷款利率也和申请人选择的渠道相关,一方面不同银行的贷款利率可能不同,另一方面部分银行会对白名单企业员工给予优惠,还有部分银行填写客户经理编号也能获得一定的优惠。
低利率能吸引更多的客户,同样也能带来坏账的风险,银行在审批的过程中一般比较谨慎,除对资质要求外,时间期限、活动限制也是这波降利率的一大特点。
据悉,农行、工行等大行推出的超低利率一般都有附加条件,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够享受优惠。此外,一些利率折扣券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过期作废,大部分银行的活动仅到3月就停止了。
短期内刺激消费
近半年以来银行持续下调消费贷款利率应该是出于几方面考虑,一是要顺应国家政策要求,逐层放水,放宽社会融资门槛,普惠消费信贷和小微信贷;二是年末业绩冲刺,2022年社会融资低迷,业绩呈现需要优化,目前逐步放开后会有一波需求释放,银行通过低利率吸收这一波客户。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扩消费政策全面落地,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
此前银保监会也提出,为恢复和扩大消费营造良好金融环境,下一步将督促银行机构合理增加消费信贷。
政策层面来看,银行发放消费贷款成为提振居民消费能力,助力消费恢复的有力措施。
从大环境看,为应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国内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财政、金融政策发力,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市场利率中枢下移,自然带动消费贷等小额信用贷款成本下降;从趋势看,目前国内处于经济底、政策顶阶段,加之全球高通胀压力、利率中枢抬升,意味着国内整体利率水平下行空间变得较为有限,目前小额信用贷利率水平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有利的。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在享受小额消费贷带来便利同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人财务杠杆可持续性,避免非理性过度负债;同时,需要认真仔细分析消费贷条款信息,明明白白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