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利率下调 消费金融公司搜寻新支撑点
2023-03-13 09:15:06 来源:中国经营报 评论:0 点击:
随着各大银行发力消费贷产品,作为银行消费信贷补充的消费金融公司的一举一动成为焦点。多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银行利率的下降势必一定程度影响消费金融行业,但是由于客户群体的区分度,其影响将
随着各大银行发力消费贷产品,作为银行消费信贷补充的消费金融公司的一举一动成为焦点。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银行利率的下降势必一定程度影响消费金融行业,但是由于客户群体的区分度,其影响将在有限范围内。
竞争白热化
在“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要求下,近年来,我国消费基础性作用持续强化,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我国消费市场还将不断成长壮大。
一方面,各家银行响应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发力个人消费类贷款扩内需、促消费。另一方面,随着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不少商业银行将消费贷作为重要着力点。通过降低贷款利率以抢占市场份额,目前不少银行的消费贷利率近期已降到4%以内,多家银行的消费贷产品最低利率已在3%左右。
有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贷消费竞争加剧,有可能倒逼消费金融机构降低利率,利润空间就会大大降低。
也有审慎乐观的从业者认为,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估算,2022年末,我国居民住房贷款39万亿元,除住房贷款外的其他消费性贷款17万亿元,个人经营性贷款规模18.9万亿元。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房贷对消费贷的挤出效应将衰减,家庭负债结构的调整将释放中国家庭居民消费信贷需求,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稳健增长,有效支撑国家扩大内需战略。
“小微金融虽然竞争激烈但是仍然处于各方都在探索的阶段,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前景在于科技手段的应用。毕竟总体来看,其服务的人群属于中低收入人群,新兴科技在拓展用户、降低成本方面大有可为。”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面对上述背景,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消费金融”)方面告诉记者,商业银行降低消费贷利率会对消费金融公司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整体影响不大。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同为我国多层次消费信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服务的客户群体存在明显的差异,消费金融公司更多服务银行难以覆盖的年轻人、个体工商户、00后等群体,通过运用数字化手段提供小额分散的普惠金融服务,更好满足其合理消费需求。
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表示,目前,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包括了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贷等,各类金融机构根据各自定位,包括资源禀赋、资金成本、数字业务水平等不同,在服务的消费金融群体侧重上有所分层,不过也有部分交叉。“银行作为传统可以吸收储蓄的金融机构,资金成本低,用户基础好并且广泛,针对优质用户其贷款利率可以很低,近几年,银行在不断加大消费金融业务的力度,用户有所下沉,部分区域性银行也布局了消费金融牌照据此开展全国业务。”
于百程坦言,消费金融公司是创新型的金融机构,发展至今仅12年,其崛起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线上消费的浪潮,肩负着数字金融创新探索的使命。作为银行的补充,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群长尾且下沉,平均借款额小,消费习惯线上化,因此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利率和坏账率普遍比银行要高。
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表示,银行消费贷利率下降是受到政策鼓励,大量资金需要投放实体的影响,这有利于各类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发展,因为很多中小银行会与消费金融公司合作,通过助贷、联合贷等方式开展消费贷业务。
中信消费金融方面告诉记者,与消费金融公司相比,银行在资金成本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从利率层面能够吸引更多优质用户使用消费信贷产品。尤其是近年来,银行为发掘流量获客渠道,加大与流量平台合作,由于资金成本较低,获得平台的青睐,这进一步挤压了消费金融公司展业空间。“但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重点客群不同,并不能完全覆盖消费金融公司服务客群。消费金融公司应该继续深入挖掘传统银行覆盖不到的客群市场,加强‘错位竞争’。”
做大蛋糕 提升深度与广度
在竞争的同时,消费金融市场也在蓬勃发展。
2月中旬,央行在《2023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中表示,自2023年1月起,将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三类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统计范围。2023年1月末,三类机构贷款余额8410亿元,当月增加57亿元;存款余额222亿元,当月增加27亿元。
2022年9月份,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2)》,截至2021年底,消费金融公司数量为30家,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达到7106亿元,同比增长44.2%;资产总额达到7530亿元,同比增长43.5%。
中信消费金融认为,面对经济回稳和消费复苏的大环境,在消费金融市场蛋糕足够大的市场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要实现突破性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应在不断夯实自身风控、科技等核心能力的基础上,着力布局及加强自营获客能力的提升。
“在减费让利以及整体利率下降的背景下,近两年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利率均在下行。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在客户争夺上,主要是在银行的次级客户层面,在中等利率区间。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重视和用户下沉,给消费金融公司带来直接竞争,迫使消费金融公司不断创新业务能力。”于百程说道。
中邮消费金融方面表示,随着近年来监管部门在持牌经营、利率压降、征信合规、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做出规范性要求,行业内“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消费金融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深度融合,场景金融不断扩容,新的赛道不断涌现,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布局小微贷产品,“小B大C”策略已经成为弥补业务缺口、撬动规模增长的新增长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金融机构需调整过往过度服务基于消费互联网的电商客群业务模式,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服务更多的产业互联网客群,让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深入到更多人的生活当中。”
在于百程看来,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具有空间广阔的消费市场。随着经济复苏、消费升级、消费创新,消费金融业务仍然具有比较好的前景。消费金融公司的优势体现在灵活性、专业性以及数字化能力等方面,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体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头部效应会更加明显。除了技术层面之外,包括资金端的多元化和成本、资产端的客群质量和收益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合规经营能力等,都是消费金融公司保持业绩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王诗强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当前需要做的是提升风控和获客能力,通过精准营销,在保持用户不断增加的前提下,降低客单价和不良率,这需要消费金融公司不断招聘优秀的技术人才,此外也可以与第三方智能风控和营销企业合作,尽快提升自身相关能力,只有各方面能力足够强,才能获得资金方青睐,才能通过银行贷款或者ABS等途径获取便宜的资金,从而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记者从中邮消费金融处获悉,其下一步将聚焦新市民较为集中的城市、城镇、创新创业基地、产业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推出纯信用无须抵押担保的家庭消费贷、旅游贷、购物分期等产品,为新市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其还将充分利用数字科技优势,依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遍布乡村的金融服务网络,将消费信贷服务深入到广大农村地区,以高质量金融供给服务三农客群金融需求,帮助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同时加快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在助力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农村培育特色农产品、农业新技术和新业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根据艾瑞统计测算,2021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放款规模达到20.2万亿元。而30家消费金融公司2021年贷款余额突破7100亿元,消费金融机构做大的市场蛋糕足够大,更多的是需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才能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面对消费金融市场变化,中信消费金融方面表示,将持续加强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同时,消费金融机构应持续增强自主风控与先进科技两大支撑能力,积极拓展资金筹措能力,强化内控合规建设持续,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