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政策下的消费信贷“竞跑”
2023-04-22 09:51:44 来源:中国经营报 评论:0 点击:
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被列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之后,多地近期陆续推出一系列举措,推动内需潜力加快释放。其中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是促消费的关键一环,更是被监管和市场寄予了厚望。对于商业银行来说,
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被列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之后,多地近期陆续推出一系列举措,推动内需潜力加快释放。其中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是促消费的关键一环,更是被监管和市场寄予了厚望。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个人消费金融市场需求很大,银行消费信贷也将是零售信贷投放的主要增长点。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在京津冀、江苏、湖北等地出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一系列新政中,增加消费信贷投放促消费均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消费信贷提升银行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质量,同时要求银行加大消费类信贷产品的供给,通过压降贷款利率进一步刺激需求。
实际上,不少银行今年将零售信贷投放的重点放在了消费信贷上,而当前也是贷款投放的窗口期。在市场需求逐步回暖过程中,银行信贷投放已呈加速之势。
政策促消费
4月18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银保监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支持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了鼓励发展消费信贷,鼓励京津冀银行保险机构将考核激励向个人消费业务适当倾斜,适度发展消费信贷和保险产品服务。
4月14日,江苏银保监局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关于全面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四保障六提升”行动的意见》,从十个方面提出了36条具体措施。其中,“四个保障”中保障恢复和扩大消费金融需求被放在首位,强调了将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大消费供给支持力度,优化消费金融服务,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投放,结合消费场景提供个性化保险保障服务,鼓励加大消费类综合金融服务减肥让利力度。
相较于京津冀和江苏而言,湖北省促消费政策释放的大招更显“硬核”。4月1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稳健发展接续政策的通知》,提出了20项举措,要求各地各部门推动政策早落地早见效。其中,统筹设立500亿元消费贷,首期安排300亿元,鼓励省内居民汽车购置、住房装修、家电家具耐用品等线下信贷消费。对2023年4月1日至12月31日个人新增单笔消费贷达到1万元的,省级财政按照年化利率1.5%、期限两年、最高累计3000元予以贴息,助力激发消费需求。
据记者了解,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稳经济扩内需的重点工作将放在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的恢复上。不少地方政府目前已经在推进相关举措加快落地显效,将消费作为了今年经济增长的“强引擎”,而这其中缺少不了消费金融配套政策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红利的刺激下,部分地区的银行机构甚至调整了2023年的经营政策和考核指标,将更多的信贷规模、预算等资源向消费领域倾斜。
消费信贷投放“加速”
继2022年银行消费信贷高增长之后,今年该领域增长趋势能否延续,仍是银行信贷投放的最大看点。
2022年,在信贷需求不足的大环境下,银行消费信贷规模的逆势增长备受市场关注。更重要的是,个人消费贷款的增长缓解了银行住房按揭贷款提前偿还现象的不利影响。
据工商银行年报披露,该行2022年多渠道加大消费经营贷款产品的市场拓展力度,持续优化数字普惠产品体系,满足客户多样化融资需求,促进消费持续恢复。截至2022年末,个人贷款比2021年末增加2917.8亿元,增长3.7%。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增加470.62亿元,增长25.1%。
农业银行在年报中披露,该行聚焦服务民生福祉,场景化、线上化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模式转型,持续挖掘县乡消费市场潜力,全年个人消费贷款投放2621.62亿元,其中县域投放1260.83亿元。
农业银行副行长刘加旺称,针对2023年的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农业银行将围绕衣食住行、文化教育、健康养老等重点的民生领域,加大消费信贷的投放力度。通过优化消费金融服务,提升消费信贷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特别聚焦一些新市民的群体,推出新市民消费贷来满足其日常消费的需求。
建设银行在2022年年报中表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发展战略,以满足居民合理消费融资需求、增强客户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银行消费金融在扩内需、促消费、保民生等方面的担当作用,持续完善非接触式消费贷款服务,提升信贷服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截至2022年末,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增幅26.8%。
交通银行2022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境内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48.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38%,市场份额较上年末提升0.97个百分点。
“今年3月份,消费回暖很明显,居民信贷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一家券商银行业分析师称,在地方拉动消费的政策措施相继落地之后,这个向上趋势是有望延续的。“从央行提到的‘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的口径中可见,下阶段降低信贷成本刺激消费的政策方向没有变化。”
4月11日,央行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6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442亿元。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3月零售贷款在新增信贷中的占比显著提升,去年以来对公贷款与零售贷款严重失衡的状况得到优化。在宏观经济景气度提升、消费场景和需求恢复,以及零售贷款价格下行拉动下,消费类信用扩张强度继续提升。
随着“五一”长假临近,目前多家银行已经在加大消费贷、大额信用卡的推广力度,并推出了提升贷款额度、利率补贴、折扣等优惠措施。
“由于节假日客户旅游出行的比较多,也会有一些大额消费,银行会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和需求,临时给予客户在消费贷额度上的一个提额。”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与消费贷提升额度相比,银行信用卡的临时提额更普遍。一些银行针对假期的刷卡购车、境外消费等均有送礼、返现等优惠。此外,招商银行等银行在假期前针对部分客户已经在发放贷款利息折扣券,优惠仅限4月份,而最低利率能到7.5折。
中泰证券最新研报称,预计2023年新增狭义消费贷约1.4万亿元。消费信贷有望成为提振消费组合拳的重要一环,但若居民收入预期不确定,影响消费支出意愿,政策应继续鼓励消费信贷,给消费者信心。同时,消费信贷是银行重点业务,利于银行估值提升。
“银行消费贷的不良率并不高,但是未来的走势可能有一定压力。从支持消费复苏来看,银行必须加大消费贷的投放,但同时需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做好风控措施。”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