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直播“贷”货受监管关注 创新营销需合规先行
2023-07-12 09:09:03   来源:中国证券报   评论:0 点击: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从多家银行获悉,对于监管部门下发的《关于开展网络直播销售情况调研的通知》,多家银行已完成逐一排查,正准备结果反馈材料。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纷纷试水直播营销贷款、信用卡等产品...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从多家银行获悉,对于监管部门下发的《关于开展网络直播销售情况调研的通知》,多家银行已完成逐一排查,正准备结果反馈材料。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纷纷试水直播营销贷款、信用卡等产品,业内人士认为,直播带货符合当下潮流,但需注意合规问题,银行业更应该倡导正确的投资理念和健康的消费观。
 
  摸底直播贷款
 
  多家银行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本次监管部门下发的调研通知,主要瞄准七个方向,涉及销售品类、业务流程、人员资质等多方面。按照监管部门要求的反馈时间,多家银行已逐一排查完毕,正在准备相关纸质材料。
 
  “调研通知下发后,我们积极展开排查,主要包括开展网络直播的主要平台(次数占比10%以上)名称;2021年以来通过官方账号开展网络直播销售的次数、累计参与人数、业务规模等;目前网络直播销售的主要业务种类及营销情况。目前来看主要涉及信用卡申请、个人贷款、理财产品等业务品种。”某国有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此外,风险管理、业务合规问题也是监管部门本次调研的重点。“我们正在对直播销售中的业务流程、客户资质审核等风险管理措施以及相关制度机制建设情况进行排查,并对直播人员的金融产品销售资格做进一步核实。”上述银行人士说。
 
  据了解,此次调研内容还包括行业对直播销售渠道建设性意见的收集,例如,网络直播销售相比传统销售模式有哪些优势,业务开展中面临哪些问题和困难,以及对于加强网络直播销售管理有何建议等。
 
  直播成效待检验
 
  近年来,多家银行纷纷试水直播营销领域。今年6月随着“618购物节”的到来,银行对个人信贷、信用卡等产品的直播推广也步入白热化阶段。
 
  交通银行信用卡、宁波银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多家银行业机构的账号纷纷在直播平台推出低息、高额度个人信用类产品。
 
  “新客10天免息”“优惠利率最低3.6%”“最高涨额至300万元”等宣传标语醒目打在直播间背景板上,伴随着直播间限时抢购的倒计时,营销氛围拉满。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银行直播间与众多网红带货直播间相比显得较冷清。多数银行直播间实时观看人数不到百人,甚至部分时间段在线观看人数仅有个位数。据直播平台的数据统计,某银行3个小时的直播累计观看人次为8252人。
 
  “目前直播间营销的占比很小,有效客户转换率也不高,直播渠道更多是起到引流获客的作用。”某城商行相关销售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直播间需要通过强有力的优惠措施来吸引客户眼球并留存信息,但实际上信用卡、贷款产品的额度发放、利率核定都需严格遵循银行的审批要求,因此能够拿到直播间中宣传的优惠利率的客户并不多,这导致实际客户留存率并不高。”上述销售人员表示。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直播引流具有一定优势。“银行官方直播间的产品推荐较广告链接而言,具有更强可信度,在投流成本相同的情况下,直播间的客户提交的贷款申请信息相对多于广告链接。且相较于传统的电话营销、网点营销方式,直播渠道可在短时间内将产品信息告知更多意向客户;此外,直播间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客户可以实时咨询问题。”某股份行贷款业务经理表示。
 
  金融直播管理亟待加强
 
  业内人士分析,本次调研将为加强互联网贷款业务营销管理打下基础,助推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的出台,行业或迎来新一轮治理。
 
  早在2021年底,七部门曾联合发布《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要求,网络营销宣传内容应当与金融产品合同条款保持一致,包含产品名称、产品提供者和销售者名称等关键信息,不得有重大遗漏;网络营销宣传内容应当准确、通俗,倡导正确的投资理念和健康的消费观等。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银行通过流量平台进行产品的营销推广,符合当下潮流,也能更好满足客户需求。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合规问题,不能片面夸大宣传甚至虚假宣传。营销人员应当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并具备相关专业资质。
 
  多位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要了解所购买金融产品的真实性、安全性、稳定性等基本信息,如有疑问及时发问并留意条款。谨慎确认参与的直播间为真的机构直播间,避免上当受骗。在选择金融产品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理性、审慎进行决策。

相关热词搜索:银行 贷款

上一篇:“火炬创新积分贷”落户南昌高新区
下一篇:最后一页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