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释放信号!“银行信贷风险暴露需要一段时间,应有准备”
2023-08-21 09:50:03 来源:零壹财经 评论:0 点击:
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3年第二季度)》,整体来看表态更为积极。报告显示,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5.7万亿元,同比多增2.0万亿元;6月末人民币贷款、广义货...
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3年第二季度)》,整体来看表态更为积极。
报告显示,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5.7万亿元,同比多增2.0万亿元;6月末人民币贷款、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11.3%、11.3%和9.0%。信贷结构持续优化,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6.1%和40.3%。
报告提出,我们要看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发达经济体快速加息的累积效应继续显现,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国内经济运行面临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等挑战。
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积蓄,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
01
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稳固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
下阶段,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支持力度。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发挥好金融在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中的积极作用,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综合施策、稳定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稳步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具体来看: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着力提升货币信贷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密切关注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加强对流动性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
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
实施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稳企业保就业。
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重点项目和煤炭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
落实好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巩固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牵引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型企业的意愿和能力。
继续实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支持增加普惠养老服务。对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的领域,可延续实施期限,必要时还可再创设新工具。
三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扎实开展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和内部政策安排,强化科技手段运用,加快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
指导金融机构加快落实《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满足涉农领域多样化融资需求,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落实好“金融 16 条”,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加大对住房租赁、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力度。
延续实施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至 2024 年 5 月末,稳步推进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在试点城市落地。
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
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持续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多措并举推动企业综合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
加强预期管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风险防范,必要时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进一步发展外汇市场,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指导金融机构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维护外汇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五是不断深化金融改革。
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夯实公司信用类债券的法制基础。
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扩容增量,强化债券市场支持实体经济。
进一步规范债券承销行为和提升做市功能,增强一二级市场联动,提升债券定价的有效性和传导功能。
加快柜台债券业务发展,引导市场适当分层,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效率提升和基础设施服务多元化。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继续贯彻“零容忍”理念,加大对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坚定不移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深化对外货币金融合作,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
六是持之以恒做好风险防范化解。
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高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稳步扩大宏观审慎政策覆盖面。
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推动系统重要性银行按时满足附加监管要求,督促系统重要性银行增强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推进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出台相关工作,研究起草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附加监管要求,加快推动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建立健全总损失吸收能力,切实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密切关注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稳步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统筹发展和安全,压实金融风险处置各方责任,压降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
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完善金融稳定立法和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制度。
继续健全金融稳定监测评估框架,优化央行评级、监测预警、压力测试工作框架,切实防止金融风险累积、扩散。
02
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的专栏:
探讨商业银行利润、金融支持经济等
专栏1 合理看待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水平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利润保持增长,但净息差持续收窄,利润增速有所下降。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发放贷款面临资本约束,化解风险也要消耗资本,我国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明确的监管标准。
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利润总量逐步扩大,但净息差和资产利润率处下降趋势。2023 年第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 337 万亿元,近 5 年年均增速约 10.4%。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信贷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贷款利率下降较多,银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2023 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为 6679 亿元,同比增长 1.3%,增速较上年同期低 6.1 个百分点;净息差为 1.74%,资产利润率为 0.81%,同比分别下降 0.23 个和 0.08 个百分点,单位资产盈利能力降低,利润增长主要依靠资产规模扩大来“以量补价”。
从国际看,2010 年以来,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银行业净息差总体也呈下降趋势。2022 年美国银行业净息差阶段性回升,主要受美联储大幅加息影响;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公布的商业银行 2023 年第一季度净息差为 3.31%,接近我国的两倍,同比上升 0.77 个百分点。
央行释放信号!“银行信贷风险暴露需要一段时间,应有准备”
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主要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以及向股东分红,并通过资本的杠杆作用再次作用于实体经济。相对而言,国内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少、难点多、进展慢,存在较大资本缺口。
例如,由于目前 A 股上市银行的平均市净率(P/B)为 0.58,通过发行普通股等外部渠道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能力较为有限。
因此,在拓展外源资本补充渠道的同时,保持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尤为重要,而维持一定的利润增长是内源补充资本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的能力,维护境内外投资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信心。
2018 年至 2022 年,六大国有银行的累计净利润中,约 2/3 用于留存补充自身核心一级资本,确保了资本充足率指标始终满足国际监管要求,并通过信贷投放等渠道作用于实体经济。其余部分主要用于向股东分红等。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在此过程中需进一步发挥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重要作用,畅通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考虑到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往往不完全同步,银行信贷风险暴露需要一段时间,应有一定的财力准备和风险缓冲。允许银行通过合理方式维持自身稳健经营,可以提升其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
当然,商业银行盈利状况也会随着经济周期波动,对此应理性看待,不必过度解读。
专栏2 金融支持宏观经济回升向好
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推动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6月末,M2、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3%、9.0%和 11.3%。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长 4.5%,二季度升至 6.3%。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可持续性明显提升。上半年,金融数据总体较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对宏观经济的传导效果逐步显现。
总量上,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握节奏和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和融资总量合理增长。
3月份降准 0.25 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超过 5000 亿元。目前 M2、社会融资规模、贷款增速保持在 10%左右的相对高位,高于上半年约 5%的名义 GDP 增速,为经济持续整体好转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价格上,稳步有效激发市场需求。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有效支持挖掘经济需求潜力。
6 月份引导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下降 0.1 个百分点。6 月新发放的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3.95%、4.11%和 4.68%,均处于历史低位,比上年同期分别低 21 个、51 个和 51 个基点,实现了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的让利。
8 月再次引导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下降0.1 个和 0.15 个百分点,适时加大逆周期调节,支持经济持续恢复发展。
结构上,支持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不断加大对小微民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培育经济内生增长动能。适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和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继续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6 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 40.3%、38.4%、26.1%和 20.4%,显著高于全部贷款增速。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回升,6 月末余额同比增速为 5.3%,较上年末高 1.6 个百分点。
央行释放信号!“银行信贷风险暴露需要一段时间,应有准备”
宏观经济有望延续好转态势,未来与金融数据将更加匹配。当前金融数据总体领先经济数据,主要是宏观政策和金融靠前发力、实体经济恢复时滞导致的阶段性现象。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疫后消费和经济恢复都需要时间。
国际上,美欧疫情防控刚放开的 2021 年,M2 增速也普遍高于其名义 GDP 增速。我国疫情平稳转段刚半年左右,居民消费倾向和疫情前相比还有差距,民间投资意愿有待提升,这些挑战都是复苏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从当前形势看,疫情后经济恢复步入了正常轨道。经济循环和居民收入等已出现积极好转,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持续高于全部投资,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超 6 成和 9 成,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上半年 GDP同比增长 5.5%,全年预期经济增长目标有望实现,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处于较高水平,经济与金融增速间的缺口将逐步弥合。
从长远趋势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未来 15 年中等收入群体将增长到 8 亿以上,市场规模优势庞大。科技创新动力不断增强,绿色转型稳步推进,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升级。
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正不断积蓄,应对超预期挑战和变化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要有耐心、有信心。
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精准有力,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握节奏和力度,稳固好实体经济恢复向好势头,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2023年上半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
1月16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7790亿元,利率为2.75%,与前次持平。
1月18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向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放再贷款支持房地产纾困的通知》,向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其并购受困房地产企业存量房地产项目。
1月19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两年至2024年,并将部分外资银行和地方法人银行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范围。
1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0%,均与前次持平。
2月1日,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22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7日,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签署了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21日,授权中国工商银行(巴西)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巴西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2月10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开展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试点城市专业化住房租赁经营主体发放长期限租赁住房购房贷款。
2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4990亿元,利率为2.75%,与前次持平。
2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0%,均与前次持平。
2月20日,人民银行与埃及中央银行续签规模为180亿元人民币/807亿埃及镑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2月24日,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3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4810亿元,利率为2.75%,与前次持平。
3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0%,均与前次持平。
3月27日,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4月7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例会。
4月14日,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23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4月17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1700亿元,利率为2.75%,与前次持平。
4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0%,均与前次持平。
4月28日,人民银行发布《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3〕第8号)。
5月15日,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5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1250亿元,利率为2.75%,与前次持平。
5月15日,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正式上线运行。
5月22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0%,均与前次持平。
6月9日,人民银行就《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估值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6月9日,人民银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续签规模为1300亿元人民币/4.5万亿比索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6月13日,人民银行下调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其中,隔夜利率从2.85%下调至2.75%,7天利率从3%下调至2.9%,1个月利率从3.35%下调至3.25%。
6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2370亿元,利率为2.65%,较前次下降10个基点。
6月16日,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聚焦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能力。
6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55%,5年期以上LPR为4.20%,较前次下降10个基点。
6月28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
上一篇:沈阳:银行业发力消费 助燃“人间烟火气”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