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扎堆放贷有多少是陷阱
2024-01-08 12:50:16   来源:华声在线   评论:0 点击:

近日,不少消费者反映,在多款非金融类手机应用软件中,当点击领取优惠券、免费视频会员、选择优惠支付时,会被诱导或误点进入借钱页面。网友调侃说:买根葱、修个图、领个券,都可能被贷款。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
近日,不少消费者反映,在多款非金融类手机应用软件中,当点击领取优惠券、免费视频会员、选择优惠支付时,会被“诱导”或“误点”进入借钱页面。网友调侃说:“买根葱、修个图、领个券,都可能被贷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在线支付、线上借款等金融服务在公众日常生活中的触达率越来越高。随处可见的“借钱”入口,点个“同意开通”、刷个“人脸识别”,钱就能借到手,给确有所需的人群提供了便利。
然而,随时自动跳转的贷款页面常常让人稀里糊涂地被动贷款。更可恶的是,它往往只强调借款的方便性和大额度,而对借贷的风险和日息所掩盖的高昂年息、违约罚金等,则只字不提,给人造成“来钱快、随便花、无风险”的错觉,不少人尤其是大学生因此“拆东墙补西墙”而债台高筑。
必须给非金融类App“踩刹车”。2021年,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公安部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等多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2022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营销过程中混淆概念,诱导消费者使用信用贷款等行为。
当然,为App借贷业务划定安全航道,并非完全否定其积极意义,而是要趋利避害,引导其走上规范化、健康化之路。毕竟,金融业务非儿戏,不管是金融安全风险防范,还是社会信用风险管控,都须规范有序。与此同时,包括银行在内的其他金融服务,也应积极创新发展金融产品,更好满足年轻人的正常借贷和社会消费需求。

相关热词搜索:贷款

上一篇:信贷资源持续赋能小微企业
下一篇:最后一页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