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信贷结构再优化:激励约束相容生态更待完善
2024-01-29 20:35:42   来源:金融时报   评论:0 点击:

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5%,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是18.6%和21.9%;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
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5%,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是18.6%和21.9%;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实现31.9%、34%和15%的同比增速。上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贷款增速都显著高于去年10.6%的全部贷款增速。通过充分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近年来我国在实现信贷总量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谈及下一步货币政策围绕“结构上注重提升效能”的举措时明确,“将普惠小微贷款的认定标准由现行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放宽到不超过2000万元”;次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普惠金融司司长郭武平表示,将综合小微企业、涉农主体、民营企业贷款,形成普惠信贷统一的监管口径,开展考核评估和数据披露,同时明确监管重点。
 
  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小微企业贷款执行量化指标要求前后大约10年时间。在此期间,小微企业贷款量化考核指标经历了“两个不低于”“三个不低于”和“两增两控”等要求。2018年,“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对应业务被划定为小微企业贷款考核重点,由此,“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这一认定标准被应用到量化考核和指标监测中。到去年,《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印发,“两增”的量化指标要求被取消。
 
  不过,金融监管部门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相关指标的监测还在持续,同时其关联着诸多政策措施。2022年初,人民银行宣布实施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到现在仍在发挥重要引导作用。也基于此,很多银行机构针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出台了专门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政策或其他利率优惠举措。据了解,由于这一指标认定方式可行性强,不少地方政府将其纳入所辖地区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并配以奖励、补贴等。因此,“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认定标准除了能发挥指挥棒作用外,还是一个“支点”——随着其认定标准放宽,更多的小微主体及其发展中的贷款需求能够获得一系列政策惠及,相应的机构和地区也会得到激励。接受记者采访的金融管理部门和银行机构从业者普遍认为,这是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认定标准放宽带来的最显见和直接的利好。此外,也有中小银行负责人表示,随着这一监管指标的放宽,之前局部存在的普惠金融业务过度竞争局面理论上能够得到一定缓解,不同银行机构被引导在更大业务范围内开展差异化竞争,小微主体贷款结构或能够进一步优化。
 
  上述业内人士也提醒,认定标准的放宽不应被理解为鼓励投放较大额度的小微企业贷款,而是贴近真实的产业发展需要和需求特征变化,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支持。那么从单户1000万元到2000万元,这一部分需求来自哪里?一方面,小微企业单户贷款需求与所在地区、产业特征高度相关。记者在采访中就遇到过,部分产业有重资产投入方面的刚性需要,同时由于生产经营周期长或本身就经营物资流通方面的业务,那么其中的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也会有较大资金周转和外部资金支持需要。另一方面,在新发展理念和生产经营成本上涨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小微主体寻求转型路径,在此过程中,技改、研发投入需求也会带出一部分相对大额的贷款需要。而对于上述资金需求,一些地区通过创新产品或多方协同的金融服务方式予以满足。
 
  事实上,延伸到存量业务中,尽管普惠小微、科技型中小企业、制造业中长期等贷款增速已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但其中的精准度、可得性、可持续性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近年来,部分银行机构受到行政处罚,其中较多与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统计数据不真实,未对集团客户、法人企业与企业关系人进行统一授信,或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等事项相关;也有部分机构在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中大幅拓展房抵贷,甚至出现以其置换按揭贷款的情况;有些地区的绿色信贷、科创类贷款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也应关注。
 
  围绕结构上提升效能,潘功胜在24日的发布会上还表示,坚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采取债务重组等多种方式,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他特别提到,经中央批准,人民银行将设立信贷市场司,重点做好“五篇大文章”相关工作。这显现出金融管理部门下一步确保金融资源更高效、更合理、更精准分配的决心,也标志着金融转型将更好配合经济转型的战略一致性。对此,激励约束相容的金融生态需要被进一步优化,这除了体现在自上而下建立完善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和尽职免责机制之外,还体现在利率市场化定价的作用发挥上。在近几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已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降低的基础上,要支持那些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同时也是风险收益更难均衡的金融服务薄弱领域,市场需要给予银行机构更灵活的利率定价弹性和模式创新空间,允许金融机构通过试错和探索真正补齐金融服务短板,在合理利润空间下突破对传统抵质押物的过度依赖,有效扩宽服务客群、提升信贷质量。

相关热词搜索:信贷 贷款

上一篇:人民银行缘何设立信贷市场司
下一篇:最后一页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