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消费贷诱导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2020-12-25 17:26:14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评论:0 点击:

2020年已进入最后一个月,复盘这一年的商业风口,伴随消费升级、普惠金融概念的引导,为消费者提供源源不断现金流的消费信贷产品悄然兴起。而近期几则泛滥刷屏的土味借贷广告,也因误导消费者与弱化风险防范意识
2020年已进入最后一个月,复盘这一年的商业风口,伴随“消费升级”、“普惠金融”概念的引导,为消费者提供源源不断现金流的消费信贷产品悄然兴起。而近期几则泛滥刷屏的“土味”借贷广告,也因误导消费者与弱化风险防范意识,再次将互联网企业的借贷业务推至风口浪尖。
 
人民银行公开数据显示,中国个人短期消费信贷余额在2013年仅为2.66万亿元,不过短短数年,这一数字已成倍增长并在2019年刷新至9.92万亿。消费信贷市场增长率陡然上行,是国人的消费观从“热衷储蓄”的传统保守,向“越来越喜欢透支”变迁的具象体现。
 
在社会发展推动消费形式不断发生转变的当下,品类繁多的消费信贷产品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理性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部分人群深陷泥沼。有关专家提醒,消费信贷作为一种金融工具,被广泛认为有促消费的作用,除相关部门理应对其进行严格监管外,大众也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学会力所能及、适度消费的应对方式。
 
消费信贷持续升温
 
即使没工作也要活得潇洒、甚至可以环球旅行;即使生活过得有些拮据,作为一个称职的父亲也要为女儿办一个郑重其事的生日;即使苦恼于花销太大,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要置办好整身的行头回家,大手大脚地让父母过个好年;一个慷慨地帮助他人升舱、尽孝心的老板,原来是教对方如何使用网贷借款……在情侣对话、面试场景中,或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引出借贷产品,并将借贷额度直接与个人财富、能力和可靠度挂钩。
 
此类互联网企业的借贷广告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各大APP中。不仅将规劝用户借钱的意图粉饰成满足亲情需求,亦或是解放自我提高生活品质,更是在放大人们财富焦虑、消费欲望和美化消费主义的同时,不断地弱化其背后的还贷压力,甚至把借贷生意美化成“助人为乐”,因而被大众所诟病。
 
在极具诱惑力的虚幻安全感的鼓动下,不少中国年轻群体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而在开启借贷消费这扇大门后,因不同人认知上的差异,也让他们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超前消费”、“积少成多”、“以贷养贷”、“焦头烂额”如今成为李超生活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他告诉记者,年轻人多喜欢讨论时尚、运动和数码产品,想拥有这一切靠自己薄弱的经济基础是不可能快速实现的,因此开始尝试超前消费。“刚开始觉得一个月仅还几百块钱会很轻松,”李超表示,只要习惯于使用消费信贷产品的便捷,加上对诱惑缺乏抵抗,只觉得有钱就花,吃喝玩乐一样都没落下,直到债台高筑才南柯梦醒,惊觉已经到了无法凭自己能力偿债上岸的困局。
 
能买吸尘器就不用扫帚;100块钱一张的面膜用起来毫不心疼;车厘子贵过一顿饭,可“我想吃”就是购买的原动力。AJ、盲盒、包包,什么流行就追求什么,一些自制力差的群体在所谓“精致穷”的泥潭中循环往复。
 
心理学专家张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使用现金支付中,消费与支付链接得最为紧密,而使用消费信贷支付,“掏钱付款”的仪式感会在无形中被削弱,因此让人感觉更加轻松,并产生一种边际递减的“收获感”和“幸福感”,进而刺激消费行为的延续。
 
 
 
尤其如今相关借贷产品的宣传广告多以情景剧的形式出现,虽是直白到不加遮掩的拙劣套路,却能依靠算法精准地狙击人性的弱点。在过去传统的认知中,借贷本该是“无可奈何”情境下的别无选择,利息也本该是阻碍消费者花钱的疑虑,但在广告里却被包装成了精美的馈赠和生活必需,引人误解地以为只要肯掏出手机借贷,人人就都有美好未来,与主流价值观产生背离。
 
记者梳理发现,除日息低、到账快、额度高的通用话术外,大平台主要声称自己操作规范、安全合规;小平台则说自己无门槛。利息方面用日息或限期免息计算,尽量淡化借贷风险。至于不工作怎么还钱,长期寅吃卯粮下如何收尾,广告中并没有提及解决方法,当然也根本没有解决的方法。
 
但与此同时,不想占用自身过多资金也成为另一群体选择信用消费的重要原因。对于市民张女士而言,频繁使用消费贷,不仅可以省下手头的现金来做理财,也可以通过累计的高积分去享受各大平台推出的多项优惠活动,且只要在合理控制的范围内,张女士认为消费贷也确实可以解决平日里的一些燃眉之急。
 
海辉基金分析专员李焱指出,互联网金融产品借贷方便、低门槛的特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确实能够为一些人提供便捷,另一方面则可引诱部分本身抗风险能力差又存在着各种刚需性的消费需求的群体,超出实际能力消费和借贷。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如果留心,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涉足金融板块,只要有流量的平台,金融业务似乎成为了标配。而通过信用消费工具,使用者可以借此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且享有一定期限的延后付款期或分期付款。
 
如果说当代商家最想要取悦的群体,年轻人毫无疑问是第一梯队。作为新生一代,他们未来的现金流用于折现能力较高,至少也有父母长辈可以兜底兑付,还能够主导未来较长时间的消费格局,却未必有较好的自控力及完善的消费观。这些特点使得年轻人逐渐成为消费借贷行业中最好的广告对象,以及各大互联网企业跑马圈地过程中最好的借钱主体。
 
 
 
在各个平台潜移默化的极力推行下,借钱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品类繁多的消费信贷产品又为消费者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为超前消费的年轻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进而满足其某一特定阶段的消费欲望。
 
在李焱看来,合理范围内的消费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生产无法继续就会影响就业,没有就业更不会有消费,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因此,无论是经济结构中对消费的倚仗,还是政策层面的正向引导和鼓励,消费信贷市场对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借贷平台在正规合法经营的前提下,年轻人寅吃卯粮的责任,的确不需要他们过多地背负。但李焱指出,金融产品毕竟不同于普通的产品与服务,关系到消费者的基本经济生活。消费贷应在创新的同时又具备守牢底线的审慎态度,服务于那些本就因为陷入困难而不得不贷款的普通人,将科技向善落到实处,而不是一味渲染借贷的低门槛,用低劣赤裸的话术,让消费者忽视应当承担的风险和代价。
 
事实上,针对借贷业务本身的规范,监管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监管规则。2019年3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网络借贷不实广告宣传涉嫌欺诈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风险提示》,要求各从事网贷业务的会员机构及提供网络小额贷款服务的相关机构应恪守行业自律要求,坚持合规审慎经营,不违规宣传和发布不实广告。此后,2020年11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定义、经营范围、公司准入门槛等内容作出了规范。
 
从现状来看,网络借贷广告宣传乱象依旧广泛存在,可见对于借贷在广告宣传方面的乱象,相关监管在某种程度上仍比较缺失。李焱指出,企业不是公益性平台,总归要实现盈利,而其利润来源,恰好是那些克制不住自己,免息期之内还不上只能申请分期付利息的年轻消费者。在相关部门倡导适度消费的价值观念、正确教育和引导年轻人的消费观、加大对互联网金融持续管控的同时,更需要受众们提高警惕,在享受现代科技便利的同时,不要变成“消费主义”的奴隶,这不是金融的正确打开方式,更不是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

相关热词搜索:消费贷 互联网金融 贷款

上一篇:科技金融投贷联动新模式发布
下一篇:上海农商银行“银税快贷”授信金额破亿元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