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投放力度加大 商业银行信贷“有保有压”
2021-01-11 11:10:39   来源:贝果财经   评论:0 点击:

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之时,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成为应对影响的重要举措之一。近日,央行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做好稳企业保就业纾困政策的适当接续,继续支持民营
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之时,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成为应对影响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日,央行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做好稳企业保就业纾困政策的适当接续,继续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同时,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制造业等领域的信贷投放。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商业银行在2020年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小微企业贷款、制造业贷款、消费类贷款、高新技术类贷款和涉农贷款等领域贷款规模大幅增加,且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体现出信贷投放的逆周期性。与此同时,银行对限制类领域贷款加速退出,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贷款增速创近年新低。
 
信贷“逆势而行”
 
在2020年支持复工复产和民营小微企业的一系列政策中,银行信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7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比年初增加16.9万亿元,同比多增3.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9.4万亿元,同比增长13%,比年初增加16.3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
 
实际上,在货币政策的执行上,央行货币供给一直维持稳健。这意味着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搞“大水漫灌”。但是,从信贷投放总量上看,银行2020年的贷款规模和增速并没有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反而发挥了逆周期调节作用。
 
2020年下半年,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吴富林、工商银行原行长谷澍和光大银行行长刘金分别代表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在银保监会例行发布会上介绍信贷相关情况。三家银行在信贷投放上步调一致,规模和增速均创新高。
 
光大银行行长刘金直言:“银行经营的亮点既不是营业收入,也不是利润,更多体现在履行国有控股金融机构责任上。”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对接防疫企业金融需求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是2020年银行业信贷的最大亮点。中国银行业协会披露,截至2020年7月10日,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的信贷合计已超过4万亿元,其中三家政策性银行贷款规模约1900亿元,六家国有大行贷款规模约9200亿元,十二家股份制银行贷款规模约1.5万亿元,135家城商行及民营银行的贷款规模合计约1.18万亿元。
 
“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今年体现得更明显。之前业内都说,银行是‘下雨收伞’,但是银行今年对企业的贷款扶持和让利,能够体现出银行的责任和担当。”一家国有行人士称。
 
两类贷款“猛增”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提供包容性贷款的增长率应该高于40%。随后,央行等部门于当年6月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率超过40%。
 
虽然监管给予的40%的增幅目标已经不低,但多家国有银行在2020年年底前已提前完成了任务。统计显示,工商银行在前三季度累计向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规模超过9000亿元,同比多增3600亿元,增速超过60%;农业银行则提前半年完成目标,截至6月末小微贷款余额8661亿元,比年初增加2738亿元,增速达46.2%;建设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在2020年一季度规模突破1万亿元,上半年贷款余额达到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1.5%。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采访时称:“根据中小企业协会统计,全国3000多万家小微企业,三分之二以上的企业能拿到银行贷款,这个比例在全世界都数一数二。”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是保护市场主体,进而保就业保民生,能够拉动消费促进实体经济复苏。同时,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也能在后期得到回报,比如小企业变成大企业。“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可能让银行短期经营受到影响,但是需要将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结合起来看。”曾刚指出。
 
此外,曾刚认为,银行目前通过模式创新能够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进行控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银行的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银行对于制造业的贷款亦超出预期,大多数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均超过20%。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36家上市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达到10.25万亿元,比年初增长超过1万亿元。截至2020年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为30.5%,连续11个月上升。
 
以工商银行为例,2020年上半年该行为制造业提供融资余额近2.5万亿元。其中,投向制造业的各项贷款余额达1.85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233亿元,增幅14%;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超5500亿元,比年初增长952亿元,增幅21%。
 
2020年12月8日,建设银行在与广东省政府签署先进制造业战略合作框架时披露,该行目前制造业贷款余额1.4万亿元,其中广东省的制造业贷款超过2200亿元。同时,该行未来五年将向广东省制造业给予1万亿元综合融资金额支持,其中先进制造业5000亿元。
 
“国家在决策部署中,明确将金融服务制造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准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信银行人士称,2020年该行向各主要行业发放的贷款中,制造业贷款发放额和增量均位列第一。
 
房地产贷款“灰犀牛”
 
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产能过剩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增长的顽疾,也是银行信贷风险最为集中的领域。监管针对性地出台“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指引,其目的是为了提升银行对风险的预判能力,规避行业经济周期和产业政策可能给银行带来的损失。
 
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银行在化解风险上基本是从行业入手,通过总量控制和新增控制限制信贷投放。
 
“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正在逐渐暴露,包括信用债风险、贷款风险等。银行在信贷结构调整中,主基调仍是加速退出这些行业,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也不能暴力抽贷。”前述国有大行人士称。
 
事实上,在2020年银行信贷中,房地产行业贷款正在经历一次煎熬。早在一季度,监管在窗口指导中要求各家大行将对房地产信贷规模控制在贷款总规模30%以内。
 
此后,监管部门为房企划定“三道红线”。房地产融资政策趋向收紧,从需求端到供给端,从各融资渠道分项收紧到总量把控,其重点是控制房企有息负债增速。银行借款、债券、非标等融资渠道持续收窄,房企现金流不得不更多依赖销售回款。
 
值得一提的是,郭树清日前撰文指出,房地产与金融业深度关联,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该说法无疑体现出监管对房地产行业贷款的一种态度。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9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4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较6月末回落0.3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8.8%。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3.7 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较6月末回落0.1个百分点;住房开发贷款余额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较6月末下降0.6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近几年国内房地产贷款增速呈现逐渐放缓趋势。2017年至2020年国内房地产贷款增速分别为20.9%、20%、14.8%和12.8%。
 
“已经有银行暂停了房地产开发贷款,目前银行对市场走势也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

相关热词搜索:商业银行 银行 信贷 贷款

上一篇:苏宁任性贷升级焕新 LOGO升级 服务品质再上一层楼!
下一篇:再见,宜人贷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