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金融快速崛起的秘密
2021-03-20 17:39:29 来源:中国经营报 评论:0 点击:
2013年前后,线上金融兴起。掌握庞大用户群体的互联网巨头,先后投入金融送水工的大军。伴随着线上流量红利流逝,这些已经差不多摸清金融产品玩法的互联网公司们,通过其海量数据精准获客、风控,在C端自营金融,
2013年前后,线上金融兴起。掌握庞大用户群体的互联网巨头,先后投入金融“送水工”的大军。
伴随着线上流量红利流逝,这些已经差不多摸清金融产品“玩法”的互联网公司们,通过其海量数据精准获客、风控,在C端自营金融,在B端对接金融机构提供风控放贷,牢牢掌握着合作话语权、强势议价权,一时间风头无两。中小金融机构只要希望线上化,必绕不开这些互联网平台。
有地方监管人士认为,互联网巨头对数据红利的利用,更像一个漏洞,即在数据产权归属并不明晰的状态下,免费获得了大量普通用户的行为数据。
而今,平台经济反垄断风声渐紧,这些大型平台的某些做法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过去一段时间,阿里巴巴集团经历了反垄断监管。而能够打破数字支付市场集中度与约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反垄断规则,未来可能会影响腾讯的微信支付以及更广泛的金融科技业务前景。近期有外媒报道称,据知情人士透露,腾讯可能是下一个金融监管目标。
低调潜行多年,腾讯金融科技规模亦相当可观。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主要包括提供金融科技及云服务产生的收入)在2019年约1013亿元,占总收入的27%,此金额相当于蚂蚁金服2019年全年收入的84%。
鏖战支付、征信市场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生成数据。
而在业内专家看来,这些数据经过深度挖掘之后,将是撬动金融金矿的有力工具。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各大平台争抢用户的实质是对数据资源的大力攫取,几轮平台商业大战,恰恰折射出巨头切入金融获取超额利润的野心。
上述监管人士指出,“2010年以后,各家互联网公司发起商业大战,众多资本玩家通过‘烧钱’树立行业‘标杆’以后,(在这些大战中)获得了用户授权,某些平台坐拥了对用户的一些数据近乎无限的‘复用权’。”
首先打响的是支付大战。2014年,腾讯与阿里巴巴分别通过支持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切入网约车支付场景之战。
2015年春晚,微信与央视合作,通过“摇一摇”等方式提供春晚红包入口。通过吸引大量用户使用微信红包、促成“绑卡”,微信获得了更多数据。
腾讯金融科技公众号发布的信息显示,2015年期间,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超过30亿次,“春晚摇一摇红包”互动总量超过110亿次。
也是在2015年,腾讯获得首批个人征信试点资格。“在人群覆盖上,QQ月活跃用户数达8亿,腾讯征信可以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来预测其风险表现和信用价值,为其建立个人信用评分。对于之前没有个人征信报告的蓝领工人、学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用户,腾讯通过他们使用社交、门户、游戏、支付等服务,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来预测其风险表现和信用价值,为其建立个人信用评分。”彼时腾讯如是介绍。
时任腾讯征信总经理吴丹在2015年8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腾讯征信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腾讯体系的数据,如财付通的交易数据、QQ的社交数据等;二是外部的数据,比如教育信息数据。腾讯的互联网大数据征信主要运用社交网络上海量信息,比如在线、消费、安全设置等情况。
然而,牌照却迟迟未下发。2017年,央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直言,试点机构目前没有一家合格。是年,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公开表示,在个人征信业务活动中要注重把握三方面的原则,包括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原则、征信活动中的公正性原则和个人信息隐私权益保护原则。
2018年1月30日,腾讯信用分正式向全国范围开放公测,进军个人信用评分市场,用户通过关注“腾讯信用”微信公众号,并绑定真实姓名、身份证号以及手机号后即可查询使用。但隔日晚间,腾讯信用分便宣告下线。
2018年2月,百行征信获得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许可,腾讯联合当年其他参与试点的7家机构一同成为百行征信股东,无缘个人征信牌照。
追逐数据红利
下线了腾讯信用分,腾讯游戏信用分上线了。
2018年4月,腾讯游戏信用官网发布,(游戏)信用评分包含游戏资产、安全贡献、账号信息、历史行为、日常活跃五大维度,对用户在腾讯所有游戏中的行为进行综合评分。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按照《腾讯游戏信用平台服务协议约定》,用户需要授权腾讯游戏以及腾讯社交、金融、咨询、人工智能等范畴产品的运营方,作为信息使用者向腾讯游戏信用平台查询和使用用户的腾讯游戏信用评分。
根据《腾讯游戏信用平台服务协议约定》,腾讯游戏信用评分是腾讯针对玩家使用游戏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用户信息,通过计算综合得出的对玩家游戏信用水平的评分。至于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在使用腾讯游戏过程中产生的被服务器记录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角色数据、虚拟物品数据、行为日志、购买日志等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月,人民银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将为金融经济活动提供服务、用于判断个人和企业信用状况的各类信息界定为信用信息,其信息服务活动为征信活动。当前实践中,利用该信息对个人或企业作出的画像、评价等业务界定为征信业务,属于《办法》的约束范围。
对于用户需要授权上述游戏数据提供给腾讯金融运营方使用的逻辑,腾讯方面回应目前金融产品并未使用腾讯游戏信用评分。“游戏信用和传统的个人征信数据有本质区别。游戏信用的数据源,来源于玩家在游戏中的活跃、作弊处罚情况、个人游戏水平等纬度的脱敏数据,只用于评估玩家在游戏中的行为是否安全,甄别游戏中黑产账号和普通玩家账号,解决游戏中的外挂作弊、黑产工作室等问题。”腾讯方面表示。
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陈玉玲认为,一些机构隐私政策中虽然告知用户会将收集来的信息与关联公司和授权合作伙伴共享的条款,但由于“关联公司”“授权合作伙伴”“必要的个人信息”“共享”等词汇过于模糊和宽泛,容易导致用户的个人敏感数据被无限制地传播、复制和利用,出现擅自披露、提供个人信息的情况发生。
矛盾的是,腾讯公司创始人兼CEO马化腾曾公开呼吁过数据保护应该优先于数据打通。
“我觉得,腾讯不能套用很多其他公司的做法,把数据直接去任意打通。因为在我们的平台里面,大都是人和人之间的通信、社交行为数据,如果说数据可以任意打通,给公司业务部门或者给外部的客户用,那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方面我们要更加谨慎,这是作为很多平台运营商要始终关注的问题。我们要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把个人信息和数据保护放在优先地位。大家知道,国外有些案例因为数据打得太通了,反而带来一些危害,比如可以精选出文章给想影响的受众去看,我觉得会带来很多不可设想的问题,这是我们特别要关注的。”马化腾在2018年公开讲话中如是说。
2020年年中,腾讯正式全面开放“微信支付分”,市场将此举视为腾讯加速个人信用评分业务的信号。截至2021年3月18日,微信支付分已经拓展有2163个信用服务,包括共享租物、购物娱乐、出行交通、生活服务、住宿预订场景。
某长期研究个人征信领域的律师告诉记者,互联网巨头的“分”产品“去金融化”确系有合规层面的考虑。
而在面向企业输出科技过程中,腾讯云则输出反欺诈产品——天御借贷反欺诈,正在切入银行、证券、互联网金融等金融行业的风险识别领域。
2020年下半年,记者在腾讯云对外商务介绍借贷反欺诈数据字典中看到,其可以查询用户多头申请行为。包括用户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资产管理平台、持牌消费金融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贷款超市平台、数据风控公司平台以及其他平台,一段时间内(比如1周、1月、3月、6月、12月内)手机号码申请次数,身份证申请次数,共债(同时存在多个债务)次数,并支持回溯。
此前本报曾报道,某微信群中的一些“撸口子”中介多次发布的“精准查询大数据”广告海报显示,手机应用软件与腾讯金融科技FiT合作,并标有下载二维码。
撸口子,意指利用一切资源借钱不还的群体,他们把贷款称为工资。但是面对贷款平台的风控,“撸口子”群体也心存忌惮。比如提交资料后被平台风控拒绝,会留下记录,再去别的平台“撸口子”时就很有可能被查出这笔失败记录,导致“领工资”失败。因此,为了提高成功率,“撸口子”群体会想办法,事先获得金融机构合作方输出的风控结果,根据风控维度与内容,挑选时机申请贷款。
在本报报道刊发后,前述微信群中多个“撸口子”中介出现微信支付收款受限、被限制微信群聊等情况,“撸口子”宣传海报中也删去了有关“腾讯”所有字样。
有金融科技专家曾对民营企业管理用户数据提出过担忧:民营企业管理数据的严格程度与规范程度有待考察,不排除有些企业出于盈利目的贩卖数据的可能性。
收割巨额收益
有监管科技专家告诉记者,市场对数据商业化的定位并不清晰,互联网平台在数据权属暂未明晰的背景下快速发展,利用免费服务获得用户行为数据后,分析这些数据对用户进行画像,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再利用数据与渠道优势助贷分润与不具备获客能力的中小金融机构合作联合贷款,获取利润。
在早年高管强调的海量数据之上,腾讯开始打造“泛金融”生态。
回溯腾讯布局金融的路径可以看到,其在2005年成立财付通,至2009年,其在中国互联网支付市场份额达20%,并推出手机支付服务。2011年腾讯“拿牌”提速,先后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基金支付牌照。
2015年9月腾讯成立了FiT,业务升级为“腾讯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彼时,金融科技并未在腾讯年报中单独显示,其被归入“其他”业务收入板块中,该板块收入为47.3亿元,占总收入5%。也就意味着,腾讯金融科技业务收入当年的占比不足5%。
2018年9月,FiT业务线品牌升级为“腾讯金融科技”。截至目前,腾讯已经拥有银行、保险、证券、小贷等多个金融牌照。
有头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曾告诉记者,2016年~2017年是金融机构从互联网平台获得流量的关键转折点。当时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和互联网巨头合作,因为巨头坐拥大把流量“放不出去”。但此后情况急转直下,互联网巨头开始强势介入金融赛道掘金,收取20%~30%的流量费用。“当发现可以获得超过30%利润的时候,互联网巨头们就不会再给金融机构导流了。在现在的导流合作中,互联网巨头导流给消费金融公司的流量,普遍是互联网平台自身无法消化(风控)的‘差’流量(较难进行风控的用户),且定价高昂,这成为中小金融机构线上化转型的难点。”
数据显示,腾讯金融科技近年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不断扩大。
2019年,腾讯金融科技板块首次单独从财报中列出。2019年度腾讯收入同比增长约21%至人民币3773亿元。其中,在几大业务板块中,金融科技板块增长最为强劲,并且成为唯一收入占比上升的板块。
2019年,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1013.55亿元,相较于2018年的731.38亿元,增长约38.58%。另外,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从2018年的23%增至2019年的27%,一跃成为除“现金奶牛”游戏之外,收入排名第二的重要板块。
腾讯在年报中表示,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增长主要受商业支付因日活跃用户数及人均交易笔数的增加而带来的收入增长所推动。云服务带来的收入增加也推动年度收入增长。
2020年腾讯三季报显示,其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24.2%至332.55亿元,2019年同期为267.58亿元。
在强调金融科技服务的同时,腾讯对金融布局也丝毫没有放松。
2020年11月2日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关于“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注册资本将不低于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
2020年11月4日,财付通小贷注册资本金由10亿元增至25亿元,增幅150%。
2021年3月12日彭博社报道称,知情人士表示,“腾讯可能会被要求建立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以(管理)包括(目前的)银行、保险和支付服务。其与蚂蚁将为其他金融科技公司树立遵守更严格法规的先例。”
同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对12家企业分别处以最高50万元罚款,其中包括腾讯。
上一篇:“加油贷”逾期率97% 揭开银行场景贷“双刃剑”另一面
下一篇:媒体评“彩礼贷”“墓地贷”:刹住借贷过度营销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