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中介蹭小贷牌照做借贷广告,收割腾讯视频等巨头流量
2021-03-29 20:19:07 来源:WEMONEY研究室 评论:0 点击:
最高可借20万,超低利息,最长96期,0抵押0担保,极速下款……总能在一些大众化APP上看到类似的借贷广告,广告以低息、急速放款等词语吸引用户点击。WEMONEY研究室发现,这些借贷广告信息会被倒卖在各个贷款中介
“最高可借20万”,“超低利息”,“最长96期”,“0抵押0担保”,“极速下款”……总能在一些大众化APP上看到类似的借贷广告,广告以低息、急速放款等词语吸引用户点击。
WEMONEY研究室发现,这些借贷广告信息会被倒卖在各个贷款中介手中,以银行客服的名义诱导用户去线下借款。
这类借贷广告的背后放贷主体有小贷公司、网贷公司、甚至包括持牌消金公司和一些知名互联网公司。
多个APP投放大量的借贷广告
“刚刚注册了一个借贷APP,就被更多借贷APP一连串的电话轰炸!” 一位豆果APP用户林雨告诉WEMONEY研究室,近日,她在豆果上看到了许多借贷广告,显示日利率0.02%,极速放款,并且每次刷新看到的借贷广告背后主体都不一样。只需要填写电话号码,姓名即可,随后有自称有银行助贷中心的客服以私人手机号打电话,要求林雨线下面签。
林雨认为不靠谱没有线下面签,但之后每天都会接到一两个助贷中心的客服电话,以不同银行的名义邀请线下面签。她表示,这段时间一直接到不同贷款中介的骚扰电话,她怀疑她的信息被倒卖到其他人手中。
她说,豆果是一款美食分享APP,正因为出于对豆果的信任,才会点击其借贷广告,没想到会受到烦扰,中介每次都用私人电话联系,无法拦截。
除了豆果,WEMONEY研究室发现中华万历年、微信朋友圈、爱奇艺、腾讯视频等一些流量APP也充斥着不少借贷广告,与上述林雨遇见的借贷广告相同,套路一致。
WEMONEY研究室亲测了上述APP中的借贷广告,每个APP用不一样的名字,结果每次有不同的“银行助贷客服”要求面签。
WEMONEY研究室从微信朋友圈频繁看到九刻快贷的借贷广告,背后主体是仁东小贷。WEMONEY研究室以用户身份在仁东小贷的广告页面注册后,接到嘉信云贷款中介张经理的电话,但对方自称是银行助贷中心客服,在询问了基本信息、学历、公积金、工资、贷款金额后,对方声称初审通过,并要求到线下面签贷款,告知了一个商业写字楼的地址,该地址并非银行。
再三追问下,对方才表示是贷款中介,自称是优贷网,为银行引流,仁东小贷和嘉信云只是为其引流,并且在贷后收取1%的服务费。
另一位借款人张小告诉WEMONEY研究室,他从仁东小贷的借贷广告中借款,被要求面签,他到了现场后,发现是中介拿用户手机从网贷借款,目的是套取服务费,于是便离开了。
对于上述张小的遭遇,北京市中产律师事务所韩冬律师认为,引流合作的模式,业务上会经常往来,所以小贷公司应该了解中介的商业模式、经营情况。如果中介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小贷公司可能因伙同或帮助中介实施违法违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视情况而定。
WEMONEY研究室测评出,借贷广告背后涉及的放贷主体有:重庆小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简称:小康小贷)、广州市熊猫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中青旅金服(汕头华侨试验区)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宝升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杭银消费金融公司、浦发银行、众安小贷、广州仁东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简称:仁东小贷)机构。
背后放贷主体身份不明
调查中,WEMONEY研究室发现部分借贷广告页面并没有附相应的借贷APP链接,而是为线下机构导流,如此情况下,用户难以辨别线下机构的真实身份。
一位资深互金从业者表示,有的借贷广告展示的并不是真正的放贷主体,可能只是为下线机构导流。因为一些平台向朋友圈投放借贷广告需要金融资质,所以一些贷款中介会和小贷公司合作,小贷公司在APP上投放借贷广告引流。这种形式下,仁东小贷应该不会参与中介的放贷。
一位贷款从业人员表示,仁东小贷这种是贷款中介常用的网销+电销的模式,会以银行贷款的形式诱导用户下线面签,实际为用户撸网贷,目的是借此收取手续费和服务费,有的中介会要到10%-20%左右。由于这些客户很多都是急需要钱的,没有贷款方面的知识,才会在网上点申请。他表示,也有为银行引流的,一般情况下,即使银行驻点也只能签约,剩下的流程如视频认证等,必须去银行办理。然后才能下款。
当然也有为自己小贷公司投放借贷广告,WEMONEY研究室发现腾讯视频近期的开屏广告是小康金融,放贷主体是小康小贷。
腾讯视频的借贷广告多投放于开屏、主页推荐、重点分频道的显眼位置。这些广告基本上霸屏页面,给用户的感觉像个贷款超市,用户体验很不好。
上述平台的借贷广告都有共性,主体涉及到多个小贷公司、消金公司、网贷平台, 但其服务协议未写明平台服务方和资方究竟是哪家,一般为线下客服私人单线联系,很难辨别机构的真实身份。
腾讯视频会员王艳表示,她于2021年2月份在腾讯视频的借贷广告上填写了信息,将近两个月每天还会接到至少两三个贷款中介的电话,部分中介还有以上征信等借口威胁用户去线下取消贷款审核。
王艳表示,她仅仅是填写电话号码、姓名,并没有填写身份信息。中介的目的很可能是诱导线下面签,她在同一天可以接到同一个中介的不同号码的“骚扰”。
当然在这些借贷广告中也不乏知名的借贷平台,如众安小贷、好分期等,这些机构在协议里写明了资方和平台服务方。
由此来看,上述流量APP并没有认真审核机构资质,也未向用户提示借贷风险,反而以低息、秒贷等字眼诱导借款。
“无论是大厂腾讯视频、微信,还是垂直APP豆果、日历等,都能为金融行业广告主提供优质流量。”上述互金从业人员表示,这些APP流量大日活高,使用这些APP的人群女性用户占比高,娱乐消费属性强,是消费主力人群,能满足金融行业渠道下沉需求。广告主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平台,让流量价值最大化。同时,这些平台本身也可以在消费链条前端形成信任背书,提升用户信心。所以贷款中介愿意在借贷广告上大量投入,部分贷款中介拿到个人信息后,还会倒卖给不同的中介,对于他们来说,即使没有挣到服务费,这些费用也足以覆盖合作成本。
上述的借贷广告蹭小贷牌照,绕过监管的乱象,不止是涉及到放贷主体不明,大量的个人信息被倒卖的问题也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