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干同一件事情,放贷
2021-04-08 16:06:58 来源:网易 评论:0 点击:
现在还有尚未涉足放贷业务的互联网企业吗?貌似没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在开展放贷业务或者助贷业务,如阿里、京东、百度、腾讯、360、滴滴出行、携程、去哪儿、今日头条、饿了么、美团
现在还有尚未涉足“放贷”业务的互联网企业吗?貌似没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在开展放贷业务或者助贷业务,如阿里、京东、百度、腾讯、360、滴滴出行、携程、去哪儿、今日头条、饿了么、美团、微博、大众点评、哈罗单车、青桔单车……
巨头们从不会担心,业务的同质化,会让同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反而害怕来迟了,没有肉吃。
另一方面,对于用户而言,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无论是刷抖音,还是看视频,甚至网上购物,都可以接触到“低息贷款”广告,按照要求下载app,并上传真实身份信息后,就能轻松借到钱,一分钟到账,快到令人啧舌。
那么,是否有人曾想过,当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去做放贷业务了,并且所有的人都用通过智能手机在网上申请贷款,最终会发生什么?
市场规模巨大 互联网大厂争相涌入
尽管国内的互联网巨头的主营业务各不相同,但近年来都相继开展了同一业务,就是利用自己掌握的用户大数据进行互联网贷款业务,为了规避金融监管,这些新业务被冠以“消费金融”的美名。
据融中财经不完全统计,目前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在开展放贷业务或者助贷业务,比较有名的有阿里、京东、百度、腾讯、360、滴滴出行、携程、去哪儿、今日头条、饿了么、美团、微博、大众点评、哈罗单车、青桔单车……
总之,几乎是所有的消费服务类的互联网平台都相继涉足“贷款”业务,美其名曰是消费金融或者叫消费分期。但实际上,在这些平台上,用户不仅可以消费分期,还可以直接借钱,只不过在这些平台借款,除了下款快,利息远远高于银行。
同时,市场上还有一批专门靠贷款业务发家的企业,如信也科技、乐信、趣店、维信金科、嘉银金科等,这些企业还陆续登陆资本市场。
这些还没有算上那些正规的持牌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消费金融、信托、保险、银行等。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法人机构9074家。
除了持牌的金融机构外,为什么互联网巨头们也对贷款业务产生浓厚兴趣?
马克思曾有句名言:“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目前各互联网巨头提供的贷款产品利息普遍高于银行,正常的年化利息在12%左右,当然也有比这还高的,在24%左右,最过分的是一些平台过分追求利润,利息甚至远远超过36%,属于最高法严禁的高利贷。
尽管利息过高,但是耐不住需求量大。目前,中国拥有14亿人口,除了房贷和汽车贷款外,只有少部分人才能享受到银行提供的个人信贷服务。此外,还有数千万中小微企业不能从银行贷到款。很明显,此处人傻、钱多,因此互联网巨头们纷纷争相涌入。
2013年12月,京东数科发布了面向中小微商家的创新保理产品“京保贝”,首创秒级放款、随借随还、按天计息的普惠金融体验。并于2014年2月推出了业内首款信用消费产品“京东白条”,开创了互联网信用支付的先河,迅速成为行业效仿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数字能够说明整个互联网贷款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但是可以从上市公司公布财报中得到一些提示。
如,截至2020年12月31日,信也科技累计注册用户数达1.161亿,2020年全年促成借款金额达641亿元。
2020年第四季度,乐信平台促成借款额532亿元,营收30亿元;全年促成借款额1770亿元,同比增长超40%,营收116亿元创历史新高。
2020年维信金科促成贷款实现量307.7亿元,实现全年总营收25.7亿元。
这几家的业务体量也仅仅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巨头还得看微众银行、京东数科和蚂蚁金服。
根据微众银行2019年财报,其当年净利润达到39.6亿元,微粒贷累计放款额超过3.7万亿元。
京东数科在公开招股书中披露,2020年上半年,“京东白条”、“京东金条”两项业务,为其贡献了44.3亿元收入,占总营收比重也已超过四成。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京东金条的促成的贷款规模分别为1036.85亿元、2554.92亿元、4589.15亿元和2612.17亿元。
而被暂停上市的蚂蚁集团也在招股书中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集团促成的消费贷款及小微信贷余额21540亿元,资产管理规模40990亿元,保险科技促成的保费及分摊金额为520亿元。
行业鱼龙混杂 亟需监管
在资本和利益的裹挟下,互联网巨头们争相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让整个市场变得鱼龙混杂,混乱不堪。在早期,还滋生出校园贷、裸贷、714高炮等,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惨案。
暴力催收、砍头息、高利贷一直是互联网贷款始终无法绕开的现实问题,为此,监管部门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政策,用以整治规范混乱不堪鱼龙混杂的互联网贷款行业。即便是在今天,各种刷新互联网企业底线的事件仍旧在发生。
2020年,蚂蚁花呗因一则“宣传父亲用花呗借钱给女儿过生日”的新广告就引起不少网友的争论,广告词是“一家三口的日子,再精打细算,女儿的生日也要过得像模像样。”
无独有偶,京东金融“让农民工借钱升头等舱”的广告也引起广大网友的口诛笔伐。最后连新华网都看不惯了,发表严厉地批评:“为了流量不顾吃相,三观不正,低劣奸诈”。
近日,央行官网最新公布的〔2021〕第3号公告,要求贷款年化利率应以对借款人收取的所有贷款成本与其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的比例计算,并折算为年化形式。而且在业务宣传时,必须以年化利率的形式展示给消费者,必要时还可以增加月利率、日利率等形式。
显然,监管层又一次站在了消费者的这一边。
依旧是2020年,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先后公开招股书,欲登陆科创板,成为第一批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集团甚至已经成功过会,本来蚂蚁集团是有机会创下全球规模最大IPO的纪录,可是在即将上市之际被监管部门按下暂停键,当时引起很大的争议。
对于上市暂缓的原因,证监会解释为:“蚂蚁集团暂缓科创板上市是上交所依法依规做出的决定。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约谈和近期金融科技监管环境的变化,可能对蚂蚁集团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属于上市前发生的重大事项。本着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充分透明准确披露信息,切实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的原则,上交所依据科创板注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作出了暂缓蚂蚁集团上市的决定。”
随后京东数科上市也被暂缓。
事实上,一直以来,监管层对于互联网贷款的整顿就一直未中断过。
2017年12月,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统筹监管,开展对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
2020年11月2日,央行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专门规定了消费者保护条款: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要求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业务办理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使借款人明确了解贷款金额、期限、价格、还款方式等内容,并在合同中载明。禁止诱导借款人过度负债。禁止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方式催收贷款。禁止未经授权或者同意收集、存储、使用客户信息,禁止非法买卖或者泄露客户信息。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新修订的民间借贷利率调整规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修改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以2020年7月20日发布的LPR3.85%为例计算,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将为15.4%。随着最高利率的设定,不少互联网借贷平台都有所收敛,甚至主动降低了利息。
未来,更为严厉的监管政策只会接踵而来,因为只有这样,整个行才会更加规范和有序,消费者才能真正的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相关热词搜索: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