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保证保险高速发展背后成隐忧 “保险+科技”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2021-04-24 16:20:56   来源:中国保险网   评论:0 点击:

对于众多保险公司而言,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不仅面临互金市场增长的诱惑,也面临科技风控能力不足的掣肘。信息和风险的不对称,使小微企业融资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在各国政府推动下,银行和VC曾
对于众多保险公司而言,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不仅面临互金市场增长的诱惑,也面临科技风控能力不足的掣肘。
 
信息和风险的不对称,使小微企业融资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在各国政府推动下,银行和VC曾是解题的主力军。但近年来,保险公司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4月16日银保监会新闻发布会上,普惠金融部副主任丁晓芳强调,“发挥保险增信保障功能,进一步探索面向小微企业的保单融资产品”。
 
丁提到的“保单融资产品”即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保险公司通过信用险、保证险帮助银行分散信贷风险,从而间接助力小微企业融资。
 
信用保证保险发展迅猛。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从2011到2019年,全国信用保证保险的保费收入增长6倍。
 
2019年,信用保险通过保单质押的增信功能,助力131.5万家企业获银行融资2244亿元;保证保险则为106.4万家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助其获得银行融资5242亿元。
 
数据的高速增长,却难掩信用保证保险大幅亏损的尴尬。中国人保2020年年报披露,人保财险的信用保证险承保亏损51亿元,2019年亦亏损28亿元。这其中既有疫情因素,也有个人消费贷相关的“爆雷”影响。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保险公司如何对小微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仍然是个世界性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中,指出保险公司开展融资性信保业务存在的关键问题:“风控缺少数据共享、模型沉淀和系统服务共享。”
 
中国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大幅度落后于银行业。部分保险公司开始将目光转向第三方科技公司,以合作的方式打造自身的风控能力,寻求小微企业融资的保险“硬解法”。
 
信用保证保险好在哪里
 
信用保证保险是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的统称。具体到小微企业融资场景中,信用险的投保人为银行,保证险的投保人为小微企业。
 
银行担心小微企业因为信用风险还不起钱,因而找保险公司投保信用保险,在企业违约时,保险公司赔付相关损失;保证险则相当于小微企业通过购买保险,“保证”自己可以履行还款合同,以保单获取银行贷款,当小微企业无法如约还款时,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创办信用保证保险的国家之一,从业务规模看,这个险种与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并驾齐驱。
 
2009年,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宁波、舟山市,率先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同年10月,上海面向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试点保证保险,单笔贷款额度50-300万元,保险费率为贷款本息合计的2%。
 
2011年10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会议明确,积极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当时的保监会也要求保险公司发挥保险增信作用,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无论信用保险还是保证保险,都使银行不再“孤军作战”承担小微企业风险,保险公司的加入,增强了银行的放贷意愿。对小微企业而言,则能够不提供或少提供抵押品,降低了融资成本。
 
高速发展隐忧
 
信用保证保险对小微企业融资作用显著,加之政策鼓励,信保产品在接下来的10年进入高速增长期。
 
公开数据显示,信用保证保险保费收入从2011年的171.9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043.6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5%。
 
信保业务不仅针对企业,也针对个人借贷者。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促使个人信保业务量激增,2017-2019年,保证保险业务平均增速超六成。保险公司与P2P网贷平台、助贷平台开展合作,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以规模换保费”的大跃进思路,致使15家保险公司先后踩雷个人信保业务。去年四季度,安心财险因信保亏损,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跌至-175.83%。
 
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而生的信用保证保险,异化为现金贷的加速器。监管在2020年5月终于出手,正式发布《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下称《办法》)。
 
《办法》通过设置弹性承保限额的方式,引导保险公司加大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融资增信的支持力度;通过调整业务类型,限制个人消费贷的占比,扩大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业务占比。
 
根据《办法》,融资性信保业务中承保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达到40%以上时,承保倍数上限可提高至6倍。
 
虽然有政策规范引导,但2020年的新冠疫情进一步加剧了小微企业风险,融资性信保业务接近全行业亏损,除了前文所述的人保财险,中国首家专业经营信保业务的保险公司——阳光渝融信用保证保险公司,去年保险业务收入仅0.25亿元,同期亏损近8亿。
 
中华财险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熟悉保险和信贷的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不够、风险管控能力偏弱、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欠缺,是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
 
如何加快科技能力建设、提升自主风控能力,真正发挥信用保证保险扶持小微的功能,成为保险公司都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
 
小微企业融资保证保险
 
总部位于上海的冰鉴科技,是一家以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企业级服务的高科技公司,在为近千家银行提供风控服务的同时,冰鉴科技也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信保业务。
 
相比于银行,保险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晚,尤其在贷款相关的险种方面,缺乏数字化风控能力。曾经动辄5%的保证保险保费,将小微企业拒之于千里之外。
 
保险企业在开展小微企业保证保险业务时,无论是融资类还是非融资类险种,都缺乏有效的风控模型及相应的数据分析能力。冰鉴提供的建模服务则涵盖保前准入、保前风险预测和保后监控全流程。
 
在保前准入筛选环节,主要使用企业主三方数据、企业三方数据、人行征信报告等数据,对申请企业进行筛选,避免高危企业进入、降低保险公司人工尽调成本。
 
在保前风险预测环节,利用企业基本信息、企业主风险、企业履约指标(如企业近年金融借贷类纠纷数)和企业经营指标,通过机器学习集成模型,形成千企千面的风险预测。
 
传统保险公司在保单发放后常常无所作为,但在科技加持下,保后监控模型则对客户的风险情况进行持续分析和评估,将所有小微企业进行风险排序,针对高风险企业或连续多个监控周期内处于中高风险的企业,采取对应措施,及时发现排查风险并进行处置。
 
从银行的风险偏好来说,没有保险公司的保证险保单,很多小微企业都被挡在贷款门槛之外;而缺乏自主风控能力的保险公司,要么不敢做这类业务,要么收取很高的保费,加重了小微企业融资负担。
 
据冰鉴科技企业产品负责人介绍,在提高数据分析和建模能力之后,保险公司可以将小微企业融资履约保证保险的保费下降至1%-2%,大大拓宽了服务的小微企业范围。
 
关税保证保险
 
保证保险可分为融资类和非融资类两大类型,前者包括贷款保证保险,后者主要有建筑工程履约保证保险、农民工工资支付履约保证保险、关税保证保险等。
 
虽然非融资类保证保险没有与小微企业融资直接相关,但相关险种为小微企业获取合同、承建工程提供保险保障,减少了企业资金占用,起到等同于融资的增信作用。
 
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进出口企业生存愈发艰难,其中大部分又是中小微企业,进口关税缴纳是这些企业的主要成本之一。
 
2018年以前,进口企业必须缴纳关税后才能将商品进关运输,流程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三四个月甚至半年。为了加快进口通关,企业可以通过缴纳保证金或提供银行保函的形式,将货物先行通关然后再缴纳关税。
 
就小微企业而言,缴纳保证金占用大量自有资金,开具银行保函则占用银行授信额度——关税保证保险应运而生。
 
该险种是海关总署2018年出台的税收便利政策,小微企业只要出具保险公司的关税履约保单,就可以向海关申请办理货物的担保通关手续。
 
关税保证保险办理手续简单,不需要占用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授信额度,也不需要提供反担保措施。据海关人士透露,关税保证保险的费率低至1%-2%,降低了小微进口企业的资金占用成本。
 
保险费收得如此之低,风控如果不到位,保险公司势必成为进口小微企业风险的买单者。
 
第三方科技企业在提供融资类信保准入规则的基础上,帮助保险公司着重关注企业在海关的不良行为记录,以及关联企业风险等。
 
具体而言,包括海关失信名单、海关异常名单、是否有海关出口许可证、海关注册日期、亲密关联企业的风险等成百上千个数据维度,为缺乏数据的保险公司提供风险辅助决策。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2020年全年,超过3500家企业参与关税保证保险试点,担保税款3776亿元,占同期税收的10%。
 
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保险
 
对大量建筑施工类的小微企业来说,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保险,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也能有效释放这类企业缴纳高额工资支付保证金的资金压力,起到和融资等同的支持效果。
 
现实社会中,很多工程招标方,担心施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造成的社会舆论风险,往往要求小微企业缴纳相关保证金,而相关保证保险近年来成为新兴的风险缓释替代方案。
 
该险种的投保人为小微施工企业,被保险人为农民工,保险费率约1.5%-3%,较办理银行保函低了近一半的费用。大量小微企业,通过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保险赢得了施工合同。
 
据冰鉴科技企业产品负责人介绍,通过对施工方资质、营收、履约情况的分析,辅以小微企业的司法诉讼、财务信息、舆情信息等数据,帮助保险公司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降低赔付率。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的“农民工工资支付履约保证保险”获得了“2019年度福建省十大金融创新项目”。
 
2020年春节前夕,福建省内一建筑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拖欠135名农民工工资。临近年关,农民工等钱回家过年,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在接到保险报案申请数日内,将200万元理赔款支付至人社局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让农民工及时返乡过年,化解了一场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的社会矛盾纠纷。
 
结语
 
中国的小微企业在直接融资市场上,始终是弱势群体。得益于国家普惠金融政策的推进,银行等间接融资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建设,2020年全年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1个百分点,五家大型银行增长54.8%。
 
但对于众多保险公司而言,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不仅面临互金市场增长的诱惑,也面临科技风控能力不足的掣肘。
 
对此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两会”期间建议,“大部分保险公司对保证保险业务的风控资源和风控能力不足,来自金融、税务、海关、电力、工商等部门的‘硬’数据较少,保险机构需对标银行业领先实践,致力于风控手段的高效与智能化转变,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大数据智能风控方式,并最终实现收益平衡。”

相关热词搜索:信用保证保险 小微企业 融资 贷款

上一篇:上市银行2020年净利润1.63万亿 城农商行消费贷占比降至18%
下一篇:互联网贷款下调利率 银行加码自营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