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贷告别“贴牌”模式!助贷市场大变局将至?
2021-06-09 14:33:21   来源:腾讯网   评论:0 点击:

在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获得开业批复后,银保监会对外披露了蚂蚁集团消费信贷业务的相关整改细节。按照整改方案,蚂蚁集团应当在蚂蚁消金开业6个月内完成花呗、借呗的品牌整改工作。整改过后,花呗、借呗将成为蚂蚁消
在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获得开业批复后,银保监会对外披露了蚂蚁集团消费信贷业务的相关整改细节。按照整改方案,蚂蚁集团应当在蚂蚁消金开业6个月内完成花呗、借呗的品牌整改工作。整改过后,花呗、借呗将成为蚂蚁消金的专属品牌,其他金融机构借用蚂蚁集团提供的数据信息所发放的消费信贷,不得标挂花呗、借呗名称。对金融机构来说,以助贷模式推出的消费信贷产品,不能随便贴牌了,助贷市场大变局将至。
 
监管部门对消费信贷产品的概念尚未清晰
 
按照目前情况,业内人士更倾向于在联合贷款的监管框架下,蚂蚁消金与金融机构以联合贷款形式推出的消费信贷产品,可以继以叫花呗、借呗来命名,但是蚂蚁消金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所以,今后如果有金融机构与蚂蚁合作开展的消费信贷相关业务,蚂蚁消金的出资比例必须达到30%,才能以花呗、借呗的名义对外提供服务。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微贷科技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余额为17,320亿元,其中由金融机构合作伙伴进行实际放款或已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比例合计约为98%。
 
这意味着,想继续以花呗、借呗的名义进行消费信贷,需要蚂蚁消金大规模补充资本金,合作难度和周期都会相对延长。这也意味着短期内,不排除花呗、借呗的业务规模有所收缩。
 
金融机构改变动力不大
 
站在用户的角度,对于借款界面底部的“借款详情及协议”会详细点开查看的用户不会占多数,所以也看不到放款机构是谁。从而形成一个概念,借款平台等于放款机构,而且重要的是,用户关心的是借款平台,而不是放款机构。
 
用户不是为某某银行专门跑来这里借款,而是互联网平台为其匹配了该金融机构。平心而论,一项金融服务,用户只看得到互联网平台,不关心金融机构,多少有些奇怪。用户未必有错,平台或许有责,但需要反思如何改变的是金融机构。
 
可惜,很多金融机构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又或者知道不太好,却没有动力去改变现状。毕竟,赚钱才是正经事。久而久之,有些金融机构怕是要躺平了,这是监管层所不能容忍的。
 
金融机构存在更大的变化
 
基于“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的监管原则,相关金融机构与京东金融合作推出的消费信贷产品,也不能随便叫“京东金条”了,它们与其他互联网平台合作的产品也是如此。
 
对于蚂蚁消金而言,目前借呗中显示的相关放款机构,大概率是某城商行或者某信托公司。但是在整改过后,里头的放款机构只能是蚂蚁消金,或者蚂蚁消金与某金融机构一起出现。
 
同时,以后在支付宝上看到的其他一些消费信贷产品,它们的名字或者趋向统一,通常叫某某贷/某分期,并且会在醒目位置显示金融机构的名称。
 
在整改前,是蚂蚁消金带着一群金融机构,打着共同的旗号去营业;在整改后,金融机构还是可以找蚂蚁,还是能上支付宝,但是不能随便把蚂蚁消金的招牌贴在身上。一键变成花呗、借呗的“美颜”功能,不能轻易开启了。
 
躲在滤镜后面没有未来
 
此次整改,算是监管机构的一次“大动作”,将金融机构推到正面,与用户面对面,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缩在互联网平台后方。
 
往好了想,消费信贷产品相对同质化,缺乏忠诚度可言。哪怕是微粒贷或者借呗这样的头部平台,一旦用户找到借款条件更好的平台,会被立即打入冷宫或者作为备胎而存在。
 
所以金融机构直接推自己的品牌,并不存在实质性的硬伤。只不过它们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与风险,在获客、定价与运营等方面花更多心思,能够赚多少钱,主要取决于自己的本事了。
 
这还将倒逼金融机构在消费信贷产品上作出革新,尤其是在差异化、精细化方面进行探索,最终提升数字化时代的生存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助贷 贷款

上一篇:达内科技背后的“培训贷”,天使还是魔鬼?
下一篇:重庆:严格限制小贷从第三方中介或助贷平台获客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