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家银行大幅收缩消费贷!
2021-06-30 15:49:40 来源:轻金融 评论:0 点击:
2020年,多家银行消费贷规模大幅扩张,轻金融统计发现,邮储个人其他消费贷款增加1200亿,建行个人消费贷规模增加656亿元,宁波银行个人消费贷增加365亿元,江苏银行和光大银行也都增加了300亿以上,此外,恒丰银
2020年,多家银行消费贷规模大幅扩张,轻金融统计发现,
邮储“个人其他消费贷款”增加1200亿,建行个人消费贷规模增加656亿元,宁波银行个人消费贷增加365亿元,江苏银行和光大银行也都增加了300亿以上,此外,恒丰银行、农行、厦门国际银行和南京银行的消费贷规模增幅也超过了100亿元。
相比之下,上海银行、重庆银行、江西银行等上市银行2020年的消费贷规模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其中上海银行减少167亿元,江西银行减少133亿,重庆银行减少98亿。
巧合的是,这些银行均属于城商行。而全国性银行中,仅中信银行的消费贷规模减少了68亿元,占比也不大。
也就是说,全国性银行的消费贷业务多在平稳扩张中。而不同城商行的消费贷业务出现了较大分化。
一、上海银行:消费贷减少规模最多
上海银行是城商行中的“消费贷之王”。其2019年末的消费贷规模1751亿元,在城商行中规模最大,这一规模甚至比农行、招行的消费贷规模还大;消费贷占零售贷款比重超过50%。参见轻金融文章:
不过,截至2020年末,上海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581.09亿元,占个人贷款和垫款比例为45.45%,较上年末下降9.01个百分点。该行的消费贷规模也减少了167亿元,成为消费贷收缩力度最大的上市银行。
上海银行消费贷规模收缩的一大原因,是不良率持续上升,从2018年的0.5%已经上升至2020年末的1.87%。除了收缩互联网消费贷,该行开始加快发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2020年末汽车消费贷款余额400.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95%
二、重庆银行:披露了与微众银行、中国平安的合作规模
在所有上市银行中,重庆银行招股书对消费贷的具体产品类型,以及各个类型的规模与不良率数据,披露的最为详细。
该行表示,个人消费贷款规模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与微众银行、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合作推出“微粒贷”、“快E贷”、 “快 I 贷”等线上产品。
截至2020年6月,重庆银行“快 E 贷(新快 E 贷)”余额为 220.33 亿元、“微粒贷”余额为94.34亿元,线上消费贷规模占比超过了90%。
不过,截至2020年6月,重庆银行与微众银行微粒贷合作产品的不良率达到了2.41%。比2019年末的1.34%,上升了1.07个百分点;而重庆银行个人综合消费贷的不良率高达10.8%,不过规模较小,影响不大。
截至2020年末,重庆银行的消费贷规模为314亿元,相比2019年末的412亿元,减少了98亿元。
重庆银行消费贷收缩的一大原因,跟不良率上行也有关。重庆银行的个人消费贷不良率从2019年的0.67%,上升到了2020年末的0.96%。
该行表示,个人消费贷款的不良贷款余额逐年上升,主要原因是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推出的消费贷款产品总体规模逐年增长。
三、江西银行:消费贷规模大降85%
作为一家规模较小的城商行,2019年末江西银行的消费贷规模为135亿元,而截至2020年末,消费贷规模仅剩下21亿元,比前一年减少了近85%,收缩的幅度可谓剧烈。
不过,江西银行并未在年报中给出个人消费贷规模出现大幅下降的原因。借助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个人经营贷的扩张,该行的个人贷款规模实现了正增长。
四、激进扩张难逃不良率上升
轻金融此前文章曾提到,如果复盘最近5年的各家银行的消费贷数据,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
几乎所有全国性银行都抑制不住做大消费贷规模的冲动,然而多数也躲不开规模膨胀后不良率高企的惩罚,然后又进入规模压缩期。高利润率的消费贷,吸引了无数银行投入,不过对银行的考验也不小。
部分城商行的路径也如是。不过,多家城商行都开始“刹车”。
一家城商行内部人士就对轻金融表示,自家银行消费贷规模虽然最大,但是主要依靠外部互联网渠道获客,自营渠道很弱,不仅成本高、也缺乏可持续性,“我们的零售业务长期看还是烂摊子”。
2021年初,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开始严查消费贷、经营贷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的行为。尽管消费贷流入房地产、股市是不争的事实,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案例。有极端观点甚至认为,银行消费贷基本都流向了房地产、股市这两个方向。
但是,究竟有多少规模、比例的消费贷进入了楼市、股市,却无从知晓。这不仅是消费贷的“黑匣子”,也是楼市、股市的“黑匣子”。
在严监管、互联网贷款新规的影响下,城商行开始转向,只有加大明确用途场景下的消费金融业务发展,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