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消费贷”的套路,小心“心动”变“心痛”
2021-07-10 17:26:41 来源:腾讯网 评论:0 点击:
数万额度、无需抵押、几分钟放款,只需身份证和手机号即可线上申请。如此便捷的借款方式,让消费贷一时间成为香饽饽。所谓消费贷,是指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置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贷款,包括教育、
“数万额度、无需抵押、几分钟放款,只需身份证和手机号即可线上申请。”如此便捷的借款方式,让“消费贷”一时间成为“香饽饽”。
所谓消费贷,是指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置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贷款,包括教育、旅游、房屋装修、买车买手机等。
预支未来的钱,让今天的自己过得舒坦点,何乐而不为呢?可你知道吗?除了让我们心甘情愿剁手的消费贷,还有一种“未明确告知的消费贷”,一不小心就会使我们陷入巨额债务的泥淖之中。
下面,小编就用真实的案例,揭开那些“消费贷”的套路——
稀里糊涂办了美容贷
急需用钱的严女士,找到一家贷款中介公司。中介公司告诉她,正好有个美容消费贷款项目,流程简单、放款快、利息低,还款只需还2个月就可以不还了。
于是,严女士跟着贷款中介公司的职员龙某来到一家美容医院。龙某指导她填写了一份美容消费贷款申请,并且虚构了她的工作情况和整容项目。整个过程只需要一张身份证和审核有无征信问题,很快严女士就拿到了扣除2万元中介费后的2.9万元贷款,可她名下实际需要偿还的贷款却是9万多元。经过调查,还有多名被害人与严女士遭遇相同。目前,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批准逮捕,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0元购机要小心
“不花一分钱就能拿走一部手机”,走在街头的市民陈先生被一家手机店的“0元购机”活动所吸引。店家称,只需要提供身份证、联系电话等信息即可办理手机的贷款手续,配合返现APP使用,“尽管是贷款,但不需要你出一分钱”。
于是在店家的帮助下,陈先生立刻办理了相应的贷款业务,下载了指定的APP,当天便 “拿走”了一台标价2800余元的“免费”手机。可一个月后,陈先生不仅再也收不到APP的返现,还接连接到了两家贷款公司的催收电话,金额也变成了7000多元。
经查,该手机店主吕某联系多家小额贷款公司,用顾客的个人信息在分期贷款公司重复信用贷款,且每次贷款金额均远高于手机价格。目前,吕某已被检察机关以涉嫌诈骗罪依法批准逮捕。
身份信息谨慎透露
几个月前,小王的一位朋友来找她,希望她陪同一起去手机店,用其身份信息办理分期业务,帮他购买几部手机。并且这位朋友承诺贷款全部由他来还,小王什么都不用管。小王没多想就答应了,帮这位朋友办理了四单手机分期业务,每部手机价值3000多元,一年还清。办完之后朋友就将手机拿走了。
小王原以为只是帮朋友一个小忙,可一个多月后她收到催款短信和电话时,才发现事情远没她想的那么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王已经欠款近2万元,每个月要还款1000多元,而朋友早已杳无音信。目前,小王的这位朋友因涉嫌诈骗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检察官提醒
作为新鲜事物,“消费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与其相关的犯罪“衍生产品”也在悄然间逐步形成。不过,这类风险并非不可规避,检察官这就给大家支几招:
识别“消费贷”的本质
从字面角度对“消费贷”进行拆解,可解读为:为消费而办理的贷款。“消费贷”在本质上给客户提供的是提前享受商品、服务的功能。然而在上文的案例中,被害人却把“消费贷”当成了能为自己创造经济收益的方式,被不法分子所谓的“每日返现”“高额回扣”所蛊惑,陷入了“即使办理贷款也无需自己偿还”的错误认识,最终蒙受损失。“谁申请、谁还款”是贷款业务的核心原则,广大群众应对其熟记于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对不法分子的常见套路“脱敏”
一些不法分子的套路与话术确实极具诱惑性,他们侃侃而谈、声情并茂、“真情”流露,加大了人们的防范难度。对此,只有“多见、多听、多掌握”才能对其骗术“脱敏”,减少受骗的可能。
听到“只要……就……,后续内容都不用自己管”的语句需提高警惕;遇到要求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的行为更应打开自身的预警雷达。在认为有利可图的时候,宜首先思考对方所描述的内容是否符合常理,“无需付出而纯获利益”的故事有违市场的基本价值,不论不法分子怎样描绘,都难以掩盖背后实系阴谋的事实。
敢于对朋友的不合理要求说“不”
第三个案例中,被害人小王在面临朋友所提出的“出示个人信息以贷款购买手机”的要求时加以应允,并最终受骗。该类事件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面对身边人的请求,碍于友谊与情面,难免会卸下一些防备。对朋友施以援手固然合情合理,但也应建立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基础上。倘若对方的请求牵涉自己的隐私信息或明显存在不合理之处,敢于说“不”才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