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收紧,监管紧盯信用卡风险
2020-04-23 14:28:14 来源:花生信用卡 评论:0 点击:
二月份开始,从国有大行到股份制银行,再到区域性的商业银行,信用卡的逾期率都开始飙升。究其原因,肯定离不开疫情的影响。一月底,银保监会连下两个通知,要求银行业强化对防疫工作的金融支持,其中就涉及到信
二月份开始,从国有大行到股份制银行,再到区域性的商业银行,信用卡的逾期率都开始飙升。
究其原因,肯定离不开疫情的影响。
一月底,银保监会连下两个通知,要求银行业强化对防疫工作的金融支持,其中就涉及到信用卡业务,要求对疫情相关人员,在信贷政策上给与适当的倾斜。
了解到,在相关政策实施一段时间之后,监管又下达了新的内部通知——要求申请“倾斜政策”的信用卡用户,必须提供有效的证明。
正是这一内部通知,将绝大多数申请延期的信用卡用户挡在了门外。
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向表示,要求必须提供有效证明之后,符合倾斜政策的人数急剧下降。如果过之前向银行申请延期和减息还相对容易的话,现在只要没有正式的证明,都会被拒绝。
但是,这并不代表逾期率的下降——逾期率依然走高,只不过,不符合要求的都要上征信,接下来面对的就是银行的催收。
监管堵“漏洞”
监管政策上的补充和细化,很大程度上是对银行上报情况的一种反馈:逾期飙升,申请照顾政策的用户太多了,银行认为很多人是在“钻空子”。
银监会的两个通知下发之后,有多少人申请信用卡延期还款呢?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一个月能收到几十万个申请,申请量之大,让银行感觉很头疼。
对于如何执行银保监会的通知,不同银行的尺度不一样,即使同一银行内部,不同部门的理解也不一样。只是在疫情防控的初期,大家都不知道疫情以及相关政策到底会有多大的影响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在通知刚刚下达的时候,各家银行执行的尺度还很宽松,只要用户申请,客服认为合理的,一般都会给与一段时间的宽限期或者免息的优惠。
但随着申请人数的增多,银行感觉自身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对申请延期的用户群做了分析之后,银行认为很多人在“钻政策的空子”。
银保监会1月31日的通知,要求银行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
倾斜的政策包括: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已经报送的予以调整。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企业,可依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
最核心的政策要数“征信保护”,也就是说无论是逾期还是延期,都不用上征信。
征信一直是所有持牌金融机构的“杀手锏”,也是用户最为“忌惮”的,毕竟一旦逾期上了征信,将极大影响今后的生活。
除了极其少数的老赖,绝大部分人珍惜征信,会按时还款或者最终会把钱全还了。
银保监会给出政策引导之后,各家银行制定出了实施方案。
曾对此做过统计。
图注:部分银行针对疫情制定的相关还款政策
在使用对象的范围上,可以总结为四类人员:参加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确诊患者,以及受疫情影响失去收入来源的用户。
在众多申请延期和征信保护的用户中,银行发现,医护人员、政府工作人员以及确诊患者,都很少,最多的是受疫情影响失去收入来源的用户。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整体来讲,由于疫情防控措施到位,我国确诊患者数量相对于银行动辄几千万的用户量来说,并不算多,即使全部申请,也在银行承受范围之内。
而参加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一直都是信用良好的客群。
一位银行客服人员对表示,医护以及政府工作人员,顶多就是工作忙没顾上还款,很快就会处理贷款,极少出现逾期。
但是大量以“收疫情影响失去收入来源”为由申请的延期的,银行认为如果不加甄别和限制,涉及范围太广。
在银行客服接触到的申请延期的用户中,银行认为很多的理由不充分也不成立,纯粹是在钻政策的空子。
一位银行业人士对表示,其实在银行开始执行银保监会的两个公开通知以后,监管就一直在向各家银行要数据——受疫情影响人有多少,对多少人进行了征信保护。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银保监会再次下发了一个内部的通知——在用户以“受疫情影响”为由申请延期的时候,需要提供证明,证明确实受到了疫情影响,否则银行可以拒绝。
据的了解,这则通知实施之后,能够享受延期和征信保护的用户数量骤降。
一位中信银行的客户申请延期,因为开不出银行要求的困难证明,延期还款的要求被拒绝了。
某行的信用卡客服对说,很多来申请延期的用户,在疫情之前就已经逾期多次。
而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对说,享受了延期也不完全是“好事儿”。“有得必有失”,现在都是大数据分析,一旦申请了延期,也许以后有些产品或者优惠就不会推送给你,同样的产品定价说不行就会高一点。
风控受考验
但堵住了漏洞,并不意味着逾期就能下降。
不是所有受疫情影响的人,都能开出证明来,但还不上的还是还不上。进入2月份,信用卡的逾期率就开始飙升。
尤其之前在风控上比较激进的产品,更是雪上加霜。
据了解,有几家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每家都有自己的一款“明星产品”,之前风控尺度比较大,给用户的过高的额度,不良率很高,拖累整体业绩,本来2019年就在“消化不良”,没想到岁末年初的疫情,再一次推升了逾期率,不得不为之前的激进继续买单。
面对这种情况信用卡风控怎么做呢?
就在前几天,一位工作收入都还不错的朋友对说,他在腾讯微加上申请某银行的信用卡,居然被拒了,怀疑是不是因为疫情的原因,银行收紧了风控。
腾讯微加信用卡一直与多家银行合作,为银行信用卡导流。风控由腾讯与合作银行共同来做。银行在朋友圈做广告投放,有意向的客户填写资料后会反馈给银行,然后银行联系客户邀请开卡,通过腾讯微加的系统进行综合评分。
一家合作银行的客户经理对表示,是有资质不错的客户,综合评分也会出现无法通的情况。主要是每个银行的授信政策不一样。而她所在的银行,虽然有疫情发生,但大的授信政策没用变动,只是产品政策出现了比较多的调整。
一旦银行发现用户有了明显的风险,就会根据风险等级,采取降额、控制消费额度、甚至冻结信用卡等措施。
一位交通银行信用卡用户告诉,他在还了大部分信用卡欠款之后,就被降额了,再想提出之前数额的现金已经不可能。
但是了解到,降额并不是普遍的,也有交行信用卡用户最近提额了,提额的幅度还不小。可见,信用卡风控也在做精细化的运营,不敢再冒险给评分较低的用户太多额度,而是将更多的信用给那些虽然不很活跃但是风险较小的用户。
现在无论对信用卡部门还是对之前过度依赖信用卡的用户来说,都到了比较艰难的时候。
很多人申请延期、长分期、减免利息被拒绝的用户,大喊银行冷酷无情,但毕竟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组织,不是慈善机构。
更有银行和催收行业的人,抱怨不还信用卡的用户“不守信用”、“不讲道理”。
经过疫情的冲击,大家更应该反思的是,信贷的突发重大风险下,我们是否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处理机制,包括银行与我们这些用户。
上一篇:重大好消息:花生信用卡免费带你玩赚信用卡
下一篇:如何正确撕掉信用卡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