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费提示》
2020-07-06 18:21:48 来源:信息时报 评论:0 点击:
虽然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发展较快,但使用信用卡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对此,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费提示》(以下简称《提示》)。信用卡消费已恢复正增长从支付数据上来看,根据央行
虽然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发展较快,但使用信用卡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对此,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费提示》(以下简称《提示》)。
信用卡消费已恢复正增长
从支付数据上来看,根据央行《2020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918.75亿元,比去年四季度增加176.09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7%。
早前受到疫情的影响,银行信用卡业务有所下滑,但目前基本已回复到正常水平。从披露信用卡数据的上市银行一季报来看,招商银行(40.410, 3.67, 9.99%)和平安银行(15.680, 1.43, 10.04%)均指出,受疫情影响后,信用卡业务正回归正轨。招商银行指出,一季度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贷款66.29亿元,同比增加 26.91亿元;零售贷款(不含信用卡)不良生成额14.29亿元,同比增加2.21亿元。不过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在国家各项支持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政策下,零售催收产能逐步恢复,3月入催金额比2月明显下降,逾期贷款的回收情况已呈现回升态势,但尚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由于一季度入催且未能回收的贷款二季度起逐步进入不良,预计二季度起,零售将面临更大的不良生成压力。
平安银行一季报显示,一季度,信用卡总交易金额7,771.64亿元,同比下降 3.0%;受疫情影响,信用卡消费金额有所下滑。不过自3月以来,信用卡日消费金额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一季度信用卡商城交易量同比增长 13.4%。
广东银保监局数据也指出,截至4月份,广东全省个人信用卡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余额扭转前期下滑态势,恢复正增长。
不过,有行业分析指出,二季度信用卡的逾期可能承压,但三四季度或将有改善。天风证券(7.820, 0.67, 9.37%)(601162)在最近一份关于2020年信用卡风险的研究报告指出,一季度信用卡业务受到冲击较大,且由于前期入催且未能回收的信用卡逾期贷款在二季度逐步进入不良,预计二季度信用卡贷款不良生成压力加大。但随着疫情改善、消费复苏,预计三、四季度信用卡资产质量将会改善,增速回到正常水平。
提示切勿“以卡养卡”“以贷还贷”
根据《提示》指出,信用卡业务发展较快,已成为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居民消费、方便居民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使用信用卡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显。
通常来说,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满足金融消费者日常、高频、小额的消费需求,方便消费者生活。但有些消费者过度依赖信用卡透支消费,背负了超出其偿还能力的大额信用卡贷款,甚至陷入“以贷还贷”“以卡养卡”的境况,导致资金紧张、还款压力倍增等问题。还有消费者将信用卡借款违规用于房地产、证券、基金、理财等非消费领域,放大资金杠杆,易导致个人或家庭财务不可持续,并会承担相应后果,也致使金融机构风险累积。消费者应当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理性透支消费,不要“以卡养卡”“以贷还贷”,更不要“短借长用”,合理发挥信用卡等消费类贷款工具的消费支持作用。
《提示》指出,信用卡如有欠款或拖欠年费情况,会产生息费成本,也可能影响个人征信。消费者在申请、使用信用卡时,应充分了解信用卡计结息规则、账单日期、年费/违约金收取方式等信用卡相关信息。信用卡分期还款和最低还款方式可以暂时缓解压力,但也会产生相应的费用和利息,消费者应当合理选择信用卡分期还款或最低还款方式,避免信用卡逾期。
此外,在使用信用卡消费时,消费者应合理规划资金,做好个人或家庭资金安排和管理。考虑自身实际需求、收支状况理性消费,坚持“量入为出”的科学消费观念,做好个人或家庭财务统筹,防止因为过度消费而影响日常生活。
建议:28/36法则划定负债警戒线
理性消费是合理使用信用卡的前提,不合理消费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影响个人征信。那么何为“理性”?广发信用卡中心建议,消费者可以采用28/36的经验法则为自己的负债划定一个警戒线,即个人或家庭的房产等相关支出不超过同期收入的28%;总的负债不超过同期收入的36%。举例来说,李先生个人税后年收入5万,按照这项规则每年房产等相关支出应不超过1.4万或每月不超过1167元;其他个人负债每年应不超过4000元或每月不超过333元,这样李先生不会有明显的压力。
另外,信用卡如果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还款,将会影响到个人征信,征信一旦受损,将会对个人的贷款、工作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建议用户理性消费,量入为出,切莫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债务怪圈。
上一篇:对抗花呗、白条,传统信用卡打响「反击战」
下一篇:避免“短借长用”信用卡消费需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