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卡债务的尴尬现状:诉讼被告不来,催收效果有限
2020-07-23 17:18:44 来源:钛媒体 评论:0 点击:
之前我们关注了银行用发行不良资产ABS的方式,处理不良资产,但因为催收回收率连年降低,最终效果大打折扣。在业内,处置不良资产时,银行还可以司法诉讼。但威力更强的司法诉讼,效果到底如何呢?消金界注意到,
之前我们关注了银行用发行不良资产ABS的方式,处理不良资产,但因为催收回收率连年降低,最终效果大打折扣。
在业内,处置不良资产时,银行还可以司法诉讼。但“威力”更强的司法诉讼,效果到底如何呢?
消金界注意到,近日,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大量的信用卡纠纷诉讼被法院驳回,理由竟然是“无法确认被告身份信息的真伪”。
根据被驳回案件来看,无论是浦发银行的还是中国银行的,涉案信用卡纠纷金额都比较大,尤其是中国银行,单个信用卡欠款一般都在10万元以上,个别甚至超过30万元。
在招行发行的不良资产ABS中,最大一笔信用卡不良是22万元,作为纯信用贷,单笔30多万元的不良绝对算高额。
但这些债务,最终连持卡人都找不到,让人甚是惊讶:银行的风控到底是如何做的?
在进一步了解相关案件后,消金界发现,目前信用卡纠纷诉讼现状的确有些尴尬——要么是找不到债务人,要么找到了但债务人不出庭,只能缺席审判,要么就是即便债务人出庭,也表示“经济困难,无力偿还”。
这是否意味着,对银行来说,诉讼作为处理不良的一种方式,效果也无法保证?
如果真是这样,面对越来越多的信用卡不良债务,可真是雪上加霜。
尴尬现状
近日,上海金融法院以及各区的法院,利用简易程序,集中开庭审理了一大批信用卡纠纷诉讼案件。
其实这种审理方式本身,就反应了信用卡纠纷诉讼目前的一个痛点,这个痛点是程序上的——信贷市场不良率的攀升,造成此类案件数量巨大,法院已经变得难以招架。
面对如此巨量的信用卡纠纷案件,依然根据审限,要一一经过民事诉讼、执行程序,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法院只能采取简易程序、集中审理。
聚焦案件本身,消金界发现,大量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的信用卡纠纷案件被法院驳回,原因都是根据银行提供的信息,法院无法确认被告信息的真伪。
以一件浦发银行信用卡纠纷案件为例,邓某浦发银行信用卡发生透支之后,浦发银行向其催款无果,将邓某起诉至法院。
但是法院审理时发现,根据浦发银行提供的被告住址信息,诉讼文书送达不了,而且浦发也提供不了更多身份信息,法院无法确认信息真伪。
而根据《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如果银行不能证明被告人真实存在,法院就只能驳回起诉。
类似情况,近期两大银行出现得比较集中,而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大,少则6、7万元,多则30多万元。
上海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金融法律服务部李晨律师对消金界表示,没有有效的送达地址或没有身份信息,是法院驳回起诉的形式上的原因而已,被驳回的真实原因每个法院的做法都不一样,但是对律所来说,其实也非常容易解决,比如申请法院采取公告的方式送达,或者去公安局调取债务人的身份信息。
除了被驳回的情况,绝大多数的信用卡纠纷诉讼案件,都是被告缺席审判。
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出席审理,或者出具书面的辩护意见,但也都是表示经济困难,无力偿还,最好的情况就是表示愿意协商还款。
这是否意味着,用司法途径解决信用卡纠纷,就很难起到作用了呢?
诉催结合成新趋势
一般来讲,银行处置信用卡不良资产,主要有三种方式——自催、诉讼、外包催收。这三种方式各有适用范围。
逾期90天以内且比较好催收的,银行自己的自催团队催收,其余要么外包催收,要么走司法诉讼。
目前,在监管整顿和经济下行压力下,催收回收率大幅度下降,而诉讼也同样面临尴尬处境。
体量过大的信用卡纠纷案件让法院感到头疼,而且走司法途径,银行主张的息费,在本金的基础上年化超过24%的部分,即便被告缺席审理,法院也会予以免除。
一边是不良高企,一边是催收与诉讼的困境,消金界了解到,面对这种情况,银行越来越多的采取“诉催结合”的方式。
李晨律师表示,传统的模式下,先是银行自催,然后到外包,之后是诉讼,一般都是第三方催收效果不好后才开始采取司法手段。
但现阶段越来越多开始采取诉催相结合的模式。
具体做法是,银行委外后,同时开始催收和诉讼,利用诉讼给债务人造成的司法压力来补给催收,而催收效果好的案件,在诉讼上又以调解或和解撤诉的方式结案。
两者相结合的模式对银行来说是比较好的。
这也让“催收”的定义变得宽泛。
李晨认为,如果只是打打电话、发发短信,施加压力让债务人还款才叫催收,那诉诸法律就是必然的。因为催收效果肯定是有限的。
但如果认为催收就是要达到回款目的,一切达到回款目的的方法都是催收的话,那诉讼未尝不是一种催收的手段,而且是一种经过法律正面评价的、效力非常强大的催收手段。
当消金界问到,“诉催结合”效果时,李晨律师表示,对于真的身无分文的债务人来说,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包括执行惩戒措施,也无法让他们变得有钱来还债,执行效果短期来看自然无法得到体现。
但现在没能力也不代表未来没能力,通过法律途径银行拥有恢复执行的权利,待债务人“东山再起”,银行仍可实现自己的债权。
而对于恶意逃避债务的债务人,自然不用多说,不管是通过告知执行后果施压,还是执行惩戒措施,执行就是最好的催收。
可以看到,当单一的方式越来越不给力的情况下,催收与诉讼两种方式开始合流。
对于银行来说,不良回收是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连监管近期都在喊话,要重视可能爆发的不良率。
然而,被逼出来的“诉催结合”新趋势,能逆转越来越低的不良回收率吗?
上一篇:唐山银监分局关于河北迁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办信用卡业务的批复
下一篇:浦发银行信用卡APP语音交互可圈可点 但“发现”频道难寻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