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出游季,交行信用卡这份旅行防诈攻略请收好
2023-05-17 15:00:10 来源:网易 评论:0 点击:
作为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春暖花开季节,走出家门,亲朋好友结伴踏青赏花户外游、城市休闲娱乐游可谓正当其时,旅游消费也迎来回温态势。不过,旅行产生的各种购物活动,例如购买景点门票、领取优惠券、选择分期付
作为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春暖花开季节,走出家门,亲朋好友结伴踏青赏花户外游、城市休闲娱乐游可谓正当其时,旅游消费也迎来回温态势。不过,旅行产生的各种购物活动,例如购买景点门票、领取优惠券、选择分期付款方式等,也给一些伺机而动的不法分子提供了实施诈骗的机会。为此,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结出三类出行消费电诈骗局,梳理了相对应的防骗要点,为消费者的无忧旅程解后顾之忧。
景区低价门票“真香”?小心被薅!
购买景区门票,是旅游出行消费的主要支出之一。当前,消费者出行往往选择在线提前购买,但无孔不入的电信诈骗分子也紧盯着赚钱的“门路”,经常利用超低价门票的噱头或者伪造的官方网站链接,将消费者吸引入圈套,进而实施诈骗。
不久前,小王了解到一家游乐园在某周末举行大型主题活动,随即上网查询门票价格,发现票价较贵,于是便搜索低价票出让渠道,看看能否节省一些费用。这时,一个号称能够提供游乐园超低折扣门票的网站,吸引了她的注意。殊不知,在跟“客服”取得联系后,小王立即就被隐藏在网站背后的诈骗团伙给盯上了。“客服”给她发送一条以假乱真的诈骗短信,明面上是游乐园超低价门票预订入口,实际上却是钓鱼网站。小王不明就里,输入了银行卡卡号、密码信息后就点击支付。一瞬间,小王的绑定银行卡立即“蒸发”了6999元,垂足顿胸的她,却也悔之已晚。
对于此类装点为低价门票出让渠道的钓鱼网站,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表示,消费者最简单的破解方法就是通过景点官网、官方公众号、现场售票处等正规途径进行预订购买,如果遇到对方发送可疑的网站链接,切勿随意点开,谨防误入圈套。
低价折扣券满天飞?套路满满!
驴友们出游期间,也往往伴随着消费购物的旺盛需求,尤其是电商平台和品牌商户往往推出促销活动,以满减、优惠券抵扣等方式纷纷放大招。然而,此时部分诈骗分子也在瞅准时机,精心编织套路陷阱准备对消费者下手“薅羊毛”。
周先生趁着春光明媚,和家人前往某地旅游,为购买当地的土特产和文创纪念品,与家人一起打开了某电商平台。在搜索开展优惠活动的商户时,一条“第N波商超周末消费券来啦,2折走起!”的广告信息映入周先生和家人的眼帘,后面还附带了一条链接入口,点进去后,页面提示需要输入信用卡卡号、CVV2码以及短信验证码。周先生不疑有他,输入信息后满心欢喜地期待领取价值数百元的优惠券,然而平台和商家便没有任何下文了。不久,周先生就发现有人以自己的名义向不明账户支付多笔款项,总额高达28000余元,原本享受春意盎然旅游风光的心情荡然无存,还平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提醒消费者,务必在各类消费过程中强化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妥善保管银行储蓄卡、信用卡以及相关卡片信息,避免金融信息被盗。此外,对于大额优惠信息要增强辨识能力,切勿相信“天上掉馅饼”,对可疑的信源保持警惕,不给诈骗分子可趁之机。
征信逾期可以“修复”?切勿轻信!
在出游消费期间,不少金融消费者选择使用花式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多样化购物需求,同时也难免偶尔面临逾期风险。此时,部分诈骗分子蠢蠢欲动、瞅准“商机”,以解决“不良逾期”为名以图榨干消费者钱包。
小刘在出游期间看到一件较贵重的礼品,想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下来送给女朋友,然而此时他的信用卡已经有两期逾期记录了,他在多个分期平台上输入了个人信息申请分期,均被驳回。不久一个陌生电话打来,自称是某某银行的客服人员,可以通过刚刚出台的征信修复政策,帮其申请消除逾期记录。此举正中小刘下怀,便一口答应,按照对方指示核对信息后,点击了对方发来的一条申请链接。在进一步输入了自己的金融信息后,小刘提交了征信修复申请,然而随后小刘的逾期记录不但没有被消除,而且不断有小贷公司致电小刘,对他造成了严重的骚扰。
对此,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表示,不要轻信打着“逾期洗白”旗号的违法机构广告宣传,任何人都不可能运用非常规手段清除展示无误的不良信用记录,现在市面上出现的所谓“征信修复”服务都不具备合法性。此外,随着诚信中国的加快构建,个人征信记录对日常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消费者应重视维护良好信用记录,妥善安排信贷活动,合理使用信用卡,确保每笔贷款和信用卡按时还款。
春暖花开出游季,大家沉浸在游玩的喜悦中时,也应时刻保持警惕,谨防落入电信诈骗的圈套。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再次郑重提醒广大市民,如果遇到上述三种情形,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仔细辨认和反复确认,必要时应致电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咨询核实。同时要做到“三不要”,即短信中的可疑电话号码不要拨打、短信中所附链接不要点开、手机收到的验证码不要发给陌生人。最后,消费者应多了解相关诈骗案例,强化自身电诈陷阱识别能力,让不法分子无隙可乘,牢牢守护自己和家人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