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市场大变局:流通卡量缩减、交易规模缩水,消费金融业务如何发展?
2024-04-15 19:37:42   来源:经济观察报   评论:0 点击:

银行信用卡业务正面临交易规模收缩与风险管控升级的双重挑战。  上市银行2023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的信用卡流通卡量均出现不同程...
银行信用卡业务正面临交易规模收缩与风险管控升级的双重挑战。
 
  上市银行2023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的信用卡流通卡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零售之王”招商银行的信用卡流通卡量同比下降5.44%,至9711.81万张,首次跌破了1亿张。
 
  与此同时,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和光大银行等银行的信用卡交易总额较上年同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以及民生银行等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上升。
 
  流通卡量缩减
 
  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银行信用卡市场正迎来深度重构。
 
  截至2023年末,国内大中型商业银行的信用卡流通量表现分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的信用卡流通量相较于2022年末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工商银行的信用卡数量从2022年末的1.65亿张下降到1.53亿张,减少了约1200万张;建设银行的信用卡数量由2022年末的1.40亿张下降到1.32亿张,减少了约800万张。
 
  相比之下,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和民生银行的信用卡流通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23年末,中国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约为1.44亿张,同比增长4.22%;中信银行的表现更为出色,其信用卡累计发卡量约1.16亿张,同比增长8.37%;此外,兴业银行的信用卡累计发行量亦稳步攀升,至2023年末共计约0.71亿张,同比增长7.68%。
 
  信用卡资深研究人士董峥认为,上述数据反映出信用卡市场正在经历差异化发展,部分银行在严格风控和调整策略的背景下主动压缩了信用卡流通规模,而另外一些银行则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策略,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了信用卡业务的稳健增长。
 
  以中信银行为例,其信用卡为何能在新增用户拓展方面取得竞争优势?中信银行副行长吕天贵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称,中信银行信用卡2023年新增客户更多来自本行代发、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个贷、对公等相关优质客户的转化,分行渠道新增获客首次突破200万户,占比由2019年的4.5%上升至2023年的34%。
 
  此外,在布局新场景方面,中信银行从传统陌生拜访向更高质量的食、住、行、娱、购等创新场景获客转变,并且加强与头部互联网平台的深度合作,深耕14家头部互联网平台,通过联合建模筛选优质客群,实现精准营销,互联网获客同比增长69%。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部门管理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记者称,当前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的战略调整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源自监管政策要求,监管部门对于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防控、合规经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其次,银行自身基于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和风险管理策略的调整,倾向于采取更为精准高效的获客方式。大多数银行正逐渐摒弃单纯追求发卡量规模的粗放式增长,转而聚焦于吸引和维护高质量的客户群体。
 
  上述人士称,因此,信用卡客户的新增规模相较以往有所放缓,信用卡业务呈现出了从规模化扩张向质量优化、风险防控战略转型的趋势。
 
  交易规模缩水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也在揭示信用卡业务已进入缩量竞争时代。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共开立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67亿张,比2021年末历史高点共计减少3300万张。截至2023年末,银行卡授信总额为22.66万亿元,同比增长2.35%;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8.69万亿元,同比下降0.03%。
 
  4月1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银行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4年第2季度)》指出,受居民消费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以及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加的影响,部分信用卡持卡人的收入水平和还款能力有所下降,造成信用卡交易额和授信使用率等指标同步出现下滑,信用卡不良贷款的规模和不良率指标有所增加。
 
  截至2023年末,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透支余额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其中兴业银行的信用卡透支余额从2022年末的4527.72亿元下降至4016.33亿元,同比下降11.30%;平安银行的信用卡透支余额从2022年末的5786.91亿元缩减至5140.92亿元,同比下降约11.17%;光大银行的信用卡透支余额从4653.48亿元下降至4347.19亿元,同比下降约6.60%。
 
  在信用卡交易额方面,2023年建设银行实现了交易额的逆势增长。与其他多数银行面临着信用卡交易总额下滑的趋势不同,建设银行的信用卡总消费交易额在2023年末升至2.9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01万亿元。尽管增长幅度不大,但是在行业整体交易额缩减的背景下,建设银行实现正增长实属不易。
 
  这一交易额的增长拉动了建设银行的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年报显示,2023年建设银行的银行卡手续费收入达到了210.71亿元,同比增长23.24%,增速表现亮眼。
 
  国内信用卡市场交易金额的下滑对部分银行的业绩造成了实质性冲击。平安银行2023年年报显示,该行银行卡手续费收入为161.28亿元,同比下降13.1%,这一变化主要因为信用卡业务手续费收入的减少。
 
  年报显示,2023年招商银行的信用卡累计交易金额达到了4.81万亿元,同比下降0.44%。在收入构成方面,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利息收入为635.15亿元,同比下降0.72%,显示出信用卡贷款收益略有收缩;非利息收入为272.28亿元,同比下降3.02%,显示出信用卡业务在非利息收入板块亦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多家银行的信用卡资产质量压力在增大,风险敞口正逐步扩大。
 
  例如,工商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从2022年末的1.83%上升至2023年末的2.45%,建设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从2022年末的1.46%上升至2023年末的1.66%,农业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从2022年末的1.23%上升至2023年末的1.40%。
 
  值得注意的是,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年报显示,2023年兴业银行持续推进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卡等重点领域的风险化解,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从4.01%下降到3.93%。截至2023年末,民生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不良贷款率为2.98%,比上年末增加0.31%。
 
  光大银行在2023年年报中未披露信用卡不良贷款数据。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光大银行积极推进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卡三大重点领域特殊资产攻坚战,资产质量保持平稳可控。
 
  拐点还是调整期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系列报告》显示,家庭收支正在从分化走向趋同,财富、收入和消费“增加与减少”的受访家庭比例总体减少,家庭财富、收入与消费“基本稳定”的比例明显上升。
 
  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报告认为,在经历了品质化的消费升级时代,和疫情下的消费高波动时代之后,我国的消费正进入新的“平稳时代”。
 
  当消费步入“平稳时代”,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金融业务将如何发展?
 
  波士顿咨询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增速将在7%左右,到2027年消费金融市场总规模将达25万亿元,其中信用卡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8.7万亿元上升至2027年的10万亿元。
 
  这一增长并非来自新客户群的扩大,波士顿咨询认为,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客户群数量和渗透率已经基本达到顶峰,现在进入了以“客户渗透缓慢增长,单客价值提升为主”为特征的存量经营时代。对于从业机构而言,存在三大关键机遇:存量客户价值深耕;强化抗风险能力,拓展下沉市场;提早布局,把握客群迁徙机会。
 
  对于零售业务领先的银行而言,信用卡业务仍是重点布局领域之一。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业绩发布会上称,招商银行在资产结构上加强有效配置,还是要以零售信贷资产为主,因为零售信贷资产总体定价水平高于公司贷款。招商银行将在信用卡贷款、小微贷款、消费贷款等方面持续发力。
 
  吕天贵表示,中信银行纵深推进“零售第一战略”,信用卡是中信银行新零售“五主客户关系”中主结算、主融资等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造领先财富管理银行”的重要支撑。对中信银行而言,信用卡业务是服务高价值客户的重要抓手,而且资本回报率较高。中信银行将继续加大在信用卡业务上的投入,不断提升信用卡业务的业绩贡献占比。
 
  信用卡市场正在经历持续调整。随着科技的进步、监管政策的完善以及消费者习惯的变化,信用卡业务必须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相关热词搜索:信用卡 消费金融

上一篇:信用卡业务深度调整与逆风前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