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信用卡“暴利”真相
2021-05-29 15:25:47   来源:轻金融   评论:0 点击:

银行年报费改息口径的调整,让各家银行信用卡分期收入首度曝光,也揭开了信用卡暴利的秘密动辄10%、15%甚至更高的信用卡分期手续费年化利率,让其成为银行信用卡业务以及中收的重要支柱。但银行的信用卡分期收入
银行年报“费改息”口径的调整,让各家银行信用卡分期收入首度曝光,也揭开了信用卡“暴利”的秘密
 
动辄10%、15%甚至更高的信用卡分期手续费年化利率,让其成为银行信用卡业务以及中收的重要支柱。但银行的信用卡分期收入究竟有多赚钱?此前并不得而知。
 
在2020年的年报中,大部分银行都提到了一句话,即信用卡分期收入不再计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而是调入“利息收入”中(“费改息”),同时各家银行还追溯调整了2019年的相关数据。
 
自此,信用卡分期收入的会计处理不再有争议,也让各家银行信用卡分期赚钱的秘密首度曝光(以后也看不到了)。由于银行信用卡分期收入实在“暴利”,这一调整导致不少银行在“费改息”之后,中收规模大降30%甚至60%,零售本色也打了折扣。
 
一、多家银行信用卡分期收入超过百亿
 
作为银行轻资本业务的代表,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即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不仅能减轻资本消耗,形成特色化竞争力,还有助于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场估值,因而,做大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各家银行必争之地。
 
具体来看,中间业务包括了理财、投行、托管、结算、银行卡、代理委托业务、财务顾问等业务类型。由于各类银行的业务特点不同,中收的规模和具体构成差别较大。
 
比如,在中间业务收入构成中,国有行的“银行卡业务收入”占比一般在10%以上;股份行的占比高达30%、40%,有的银行超过60%;城商行差距较大,有的可以忽略不计,有的高达80%甚至90%。
 
而在“银行卡业务”收入的构成中,最大的贡献就来自信用卡分期收入。在年报会计处理中,信用卡分期手续费收入是归于中间业务收入还是利息收入,行业一直存在争议。据2021年2月5日银保监会等发布的《关于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切实加强企业2020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21〕2 号),明确了信用卡分期收入调整为利息收入。
 
在2020年年报中,不少银行将信用卡分期手续费收入调整为利息收入,不少银行在调整后“银行卡业务”相关收入已经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这意味着此前不少银行的银行卡业务收入,大部分来自信用卡分期收入的贡献。
 
轻金融根据各家银行年报调整前后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变化,计算出了2019年各银行的“信用卡分期收入”规模。“信用卡分期收入”,正是这篇文章要重点讨论的指标,这个数字基本上也衡量了各家银行的信用卡盈利能力。
 
据轻金融统计,建行、广发银行、工行、民生银行的“信用卡分期收入”都超过了200亿元,光大银行(该行为2018年数据,下同)、中行、农行、浦发银行的“信用卡分期收入”也都在百亿以上;
 
而还原“信用卡分期收入”在各银行2019年的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来看,分化颇为明显。占比最高的为广发银行,2019年,广发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中,信用卡分期收入贡献比例高达65%,广发银行近260亿元的信用卡分期收入,也超过了多家国有行和股份行;
 
此外,光大银行、长沙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和浦发银行的“信用卡分期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比重也都在40%以上;相比之下,工农中建邮储这5家国有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构成中,“信用卡分期收入”占比均在10%~20%之间;
 
经过调整,在少了“信用卡分期收入”之后,不少银行2019年的中收收入出现较大变化,如中行、农行的中收都从1000亿以上变成了800多亿;广发银行的中收从近400亿减少到只有139亿元,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的中收规模,也从500多亿变成了300多亿。
 
也有不少银行如招行、平安、交行、中信、光大等,在2019年之前已经把信用卡分期收入纳入利息收入中。
 
没有了“信用卡分期收入”,不少银行尤其是城商行的中收规模出现较大变化。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宁波银行,其2019年的银行卡业务收入构成中,“信用卡分期收入”占比高达94%,在去掉26.74亿元的信用卡分期收入后,该行银行卡业务收入从原来的28亿多,仅剩下1.58亿元。
 
不过该行的代理类业务收入增量较大,使得中收仍然保持亮眼。但其他城商行就难以填补这个空缺了。
 
信用卡分期收入重分类,虽然并不影响银行的整体利润水平,但从财务数据上看影响较为广泛,包括各银行的利息净收入、非利息净收入、净利息差、净利息收益率、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相关财务指标,也都进行了相应调整。
 
这一调整的意义,是银行依靠信用卡分期做大中收的动力大大减弱,信用卡给各家银行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的贡献度也大大降低了。与此同时,各家银行的零售“含金量”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重估。
 
我们还发现,一些银行仍然在积极发力分期业务,比如广州银行在2020年报中指出,该行在信用卡APP上线“大额分期线上化申请”与“账单分期自动调额”功能;重庆银行2020年年报显示,该行推出了“爱家钱包” 产品,进一步做大信用卡分期业务。
 
二、大额分期:信用卡高利润的关键
 
在此前的信用卡最“猛”的城商行一文中,我们曾提到,
 
如果拿信用卡透支余额除以发卡总量粗略计算,多数全国性银行信用卡户均透支余额都在3000~8000元之间。但有3家城商行的信用卡户均透支余额都较高,分别是重庆银行的3.5万元、宁波银行的1.7万元,以及广州银行的1.58万元。
 
为什么这些银行的户均要比其他银行高很多?一位从业者对轻金融表示,答案是大额消费分期+线下直销团队,尤其是大额分期业务。“国内城商行单卡贷款余额在1w+的,没有一家不是靠大额消费分期,最低的也超过了30%+的占比。”
 
信用卡大额消费分期有别于一般的分期业务,是一种专项分期,成为银行做大消费金融业务、获得高利润的一大方向。在2020年以前,消费分期业务一直是很多银行最大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
 
普通分期和专项分期有什么区别?普通的分期业务包含账单分期、消费分期、现金分期,不过都在信用卡固定额度之内;专项分期业务免抵押、免担保,涵盖各类消费支出:装修建材、旅游消费、家具家电、助学进修、购车消费、医疗服务、百货消费等。
 
专项分期的特点是不占用信用卡额度、额度更高,不少银行现金额度最高50万元,场景类受托支付最高300万元;利率也较高,如某银行的专项分期手续费收取方式分为“一次性收取”与“按月收取”,总手续费=分期本金×期数×0.7%。
 
这也使得专项分期近年来成为银行做大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方向。
 
然而,由于信用卡分期无抵押担保、期限较长、用途流向难以控制、额度较高,同时与一般信用卡分期业务法律风险不同,也就存在更大的违约风险。一旦违约,对银行带来的损失更大。
 
中国银行银行卡中心韩丽君在《中国信用卡》杂志撰文指出,信用卡分期业务主要面临五大风险,包括身份欺诈风险、交易欺诈风险(即利用虚假交易套取银行资金的欺诈行为)、信用风险(包括共债风险)、操作风险(客户经理的道德风险)。
 
可以说,规范信用卡分期业务的核心,是规范大额专项分期。近年来,因“违规为客户办理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导致资金回流持卡人或被挪用、违规办理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信用卡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被处罚的案例并不鲜见,其蕴含的风险也不言而喻。
 
监管的动作用心良苦。不过,银行与资金的趋利避害,使得“猫鼠游戏”永不停止,这一现象要彻底改变可能也是无解的。
 
说明:本文数据均来自公开资料,“信用卡分期收入”为轻金融据各家银行年报计算。

相关热词搜索:信用卡

上一篇:信用卡APP数字化洞察,深耕场景服务及运营一体化
下一篇:信用卡反催款异军突起 合规催款难度升级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