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银行坚持“小核心+大外挂” 拓展信用卡客群
2021-06-03 15:37:53 来源:金投网 评论:0 点击:
受疫情影响,再加上国内宏观经济水平较低,行业监管较为严苛,当前银行信用卡业务趋紧,即全行业发卡数量和资产规模都在放缓。业内的共识是,信用卡行业告别了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进入了存量博弈的全新阶段。在
受疫情影响,再加上国内宏观经济水平较低,行业监管较为严苛,当前银行信用卡业务趋紧,即全行业发卡数量和资产规模都在放缓。业内的共识是,信用卡行业告别了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进入了“存量博弈”的全新阶段。
在此过程中,作为一家城市商业银行,中原银行信用卡业务逆势发展。近三年来,发卡量已超过240万张,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虽然去年受疫情影响严重,但该行信用卡活跃数量仍大幅增加,达到175.57万张,较上年末增长14.84%。央行发布的《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去年全行业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使用量同比增长4.26%,遥遥超行业平均水平;同时,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截至去年底,该行信用卡业务收入达到7.0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5.06%。在已披露数据的上市银行之中,中原银行排在前列。
中原银行信用卡业务逆势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未来信用卡的布局如何?针对上述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原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申明春,她强调中原银行信用卡业务始终坚持“小核心+大外挂”的业务发展模式,通过数据赋能不断下沉客户,力争让每个中原人都有一张中原银行的信用卡。
坚持“小核心+大外挂”的原则,扩大客户群
2020年是中原银行发行信用卡的第三年。今年该行信贷业务实现了盈亏均衡,这在同行业历史之上是少见的,“这主要得益于对行业场景和消费群体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全新技术应用的把握。”申明春说。
据报道,中原银行在科技体系和组织架构之上采取了“小核心+大外挂”的方式,即把最有价值、成本收益最高的部分放在银行内,恰当利用外部资源,并通过与外部专业机构的合作精确降低成本。
“目前这种玩法可以说更符合银行自身的情况。”申明春表示,对于中原来说,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运营的发展、数据的多样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对其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
据了解,目前央行信用卡已接入云闪付、支付宝、京东、携程等多种场景,借助这些平台,该行不断开发新客户。同时,中原银行也在打造自己的渠道,如中原银行信用卡微信公众号,作为中原银行信用卡客户的主阵地。官方账号现在拥有将近300万粉丝。
申明春称,“我们做过研究,如果用户不到1000万的话,做App的运营压力会很大,毕竟App需要投入的资源很多,因此我们选择借助已有的互联网渠道,去开发公众号平台。”
为了更好的与用户互动,官方账号还增加了增值服务和互动类的大程序,比如“指尖中原”、“ETC小秘书”等。这些小程序已经成为客户互动的高频渠道,90%的客户都将信用卡号绑定到了公众号上。此外,该行还在支付宝上开通了生活号,在云闪支付上开通了分行号等。在诸多措施之下,中原银行平台的用户流量正在蓬勃发展。
数据赋能,实现与客户群的精简操作
如何实现精细化操作是每个银行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原银行信用卡给出的答案是,借助数据赋能。“这是我们的亮点和优势。”申明春坦白说。
自发卡以后,中原银行可全线申请该卡。依托达数据和决策系统,建立智能风控系统,实现信用卡产品自动审批率达80%、消费贷全自动审批、ETC信用卡即申即用。同时,创新了场景连接的客户获客模式,构建了“线上+线下”的客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据介绍,在这个数据平台中,用户操作过程中的所有数据都被采集。这些数据主要分为四类。一类是社保、税务、公积金等政府部门开放的公共数据;一类是央行征信数据;一类是其他渠道的数据,比如第三方征信机构、行业共享数据等。为了对数据进行更好管理和分析,中原银行还专门成立了数据实验室,已基本建设了较为完整的数据评价体系,为客户精准画像。
严格控制风险,拥抱数字化转型
业务的发展也离不开风险的控制。中原银行信用卡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风险管理。一方面,建立了从营销到运营的全台过程反欺诈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在审批方面提高标准,在战略方面实行差异化管理。另外,在人员安排之上,部门风控人员占总数的五分之三。
数据显示,2020年该行信用卡不良率为1.82%,比上年初提高1.06个百分点。“但这一增长是基于疫情前夕用户延迟减少的背景之下的数据,这意味着我们的风险已经全然暴露,行业的坏拐点已经在去年上半年过去,目前已进入稳定期。”申明春称。
随着不良贷款的逐步清理,信用卡业务将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申明春看来,随着消费的逐步复苏,信用卡作为消费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有着极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借助科技,信用卡有望接触到更多的用户。
在这方面,中原银行信用卡将大力拥抱数字化转型。通过理念转变,顶层设计,提高线上化经营能力;推动科技转型,提高数字化治理能力,引进和培养一批与数字化经营相匹配的人才,把传统的组织结构转变为灵活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