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空间有多大?
2021-11-25 15:59:03   来源:搜狐网   评论:0 点击:

信用卡行业在我国已经历了36年的发展历程,一线城市市场逐步饱和,各银行争夺的焦点转向二、三、四线城市。当下,全国性银行凭借多年业务经验、广泛的客群基础、雄厚的资源投入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区域性银行信
信用卡行业在我国已经历了36年的发展历程,一线城市市场逐步饱和,各银行争夺的焦点转向二、三、四线城市。当下,全国性银行凭借多年业务经验、广泛的客群基础、雄厚的资源投入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区域性银行信用卡业务成长空间有多大、要不要投入资源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成为了业界关心的问题。 说到业务开展的必要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业务收入,本文基于部分银行的业务实践进行了专题研究,以期为业界人士提供参考。
 
01 信用卡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最高达50%
 
为全行营业收入增速的2倍以上
 
相比银行其他类型业务,信用卡业务收入的成长空间更大。以部分披露了信用卡业务收入数据的股份行为例,2010-2020年的信用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普遍超30%,招商银行为29.3%,浦发银行为51.6%。
 
信用卡收入年度复合增长率是整体营业收入年度复合增长率的2倍以上,招商银行为1.9倍,浦发银行为3.5倍。
 
02 信用卡收入可贡献全行三至四成收入
 
区域性银行有数十亿收入空间
 
信用卡业务具备高利润回报率与发展持续性的特点,从股份制银行的情况来看,其对全行营业收入的贡献不断提升。目前,在披露信用卡全口径收入的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入占营收的比例在30%左右。
 
于区域性银行而言,信用卡业务的收入贡献也在持续提升。部分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了信用卡业务收入情况,如徽商银行2020年度信用卡业务收入超9亿元。
 
信用卡业务对于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中原银行为例,截止2021年6月底,中原银行信用卡净中收占全行零售净中收的76%,信用卡业务对于全行零售条线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明显。
 
仅从数据来看,与股份制银行相比,区域性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普遍较少,除了经营区域受限等因素外,更主要是因为信用卡是系统性运营业务,需要在前期有较大的投入并形成一定的业务规模才能实现盈亏平衡,继而带来较高的收入。
 
区域性银行信用卡业务整体起步较晚,绝大多数银行仍处于发展初期, 但近年来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预计未来区域性银行信用卡业务会有更好的走势出现。
 
华南地区某区域性银行2016年信用卡发卡量超过100万张,当年信用卡业务收入突破1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15%。而在2020年,其信用卡发卡量突破了450万张,信用卡业务收入达6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46%,亮眼成绩表现甚至超过了表现突出的股份制银行,体现了区域性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高成长性。
 
参考部分股份制银行的相关数据,我们以信用卡收入贡献20%的营业收入为基础,根据3家上市的区域性银行所公开披露的数据,对其信用卡业务收入空间进行测算,得出的结果分别为39亿元、42亿元和65亿元。
 
03 利息收入为信用卡收入的主要来源
 
占比达60%
 
信用卡“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为利息和分期手续费。利息一是来自与循环信贷,二是来自于预借现金。2021年1月,《关于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切实加强企业202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印发,至此,所有银行均将信用卡分期收入计入利息收入。部分银行在2020年度报告中对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项目进行重述调整,根据差值推算, 2019年全国性银行信用卡分期业务收入多超百亿元,部分区域性银行分期收入超10亿元。
 
目前利息与分期手续费是信用卡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2020年区域性银行的利息与分期手续费占信用卡业务收入的64%,远超其他各项收入贡献比例。
 
不同卡量区域性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结构表现出了卡量越大、利息与分期手续费贡献比例越高的特征。如2020年,卡量在20万张及以下的区域性银行利息与分期手续费占信用卡业务收入的比例为60%,但卡量在200万张及以上的区域性银行利息与分期手续费占信用卡业务收入的比例达近80%。
 
2020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发布,取消了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允许银行差异化定价。 区域性银行有机会通过更为精细化的用户定价实现弯道超车、抢夺用户,提升利息与分期手续费收入。
 
04 非息收入增速高于利息收入
 
回佣收入空间近2500亿元
 
非利息收入包括商户回佣、年费、违约金和其他收入等,目前,商户回佣占据非息收入的绝大比例。
 
以招商银行信用卡为例,在2017、2018、2019三年间,非利息收入增速均大于利息收入,2020年受疫情影响,用户消费减少,非利息收入增速降低,但随着疫情后消费的逐渐恢复,2021年上半年,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5.09%,利息收入同比增长0.17%,重新延续了非利息收入加速增长的趋势。
 
我国非现金支付交易规模在2010-2020年内实现了飞速增长,2019年,我国线下收单市场总交易规模已突破60万亿。
 
刷卡收单中,收单机构向商户收取0.6%左右的收单服务费,但收单机构需要向发卡行支付借记卡不高于0.35%、贷记卡不高于0.45%的服务费。条码收单中,收单机构向商户收取约0.38%的收单服务费,同时要向数字支付机构支付0.19%-0.2%的数字支付服务费,另外数字支付机构也要向发卡机构支付0.08%-0.3%范围的服务费。
 
我们以2020年中国线下收单刷卡收单与条码收单的交易规模及分润比例为基础(假设所有交易均通过信用卡实现),对信用卡商户回佣收入做测算,得到2020年中国线下收单业务信用卡分润收入空间达2,448亿元。
 
05 信用卡业务具有规模效应
 
卡量提升10倍可带动收入提升46倍
 
信用卡业务收入与资源投入存在错配期,收入需要在经历了一定的业务运营阶段后才得以显现。原因主要有:一是发展信用卡业务需要在前期做出投入,如系统建设成本、发卡成本、商户对接成本等;二是业务初期,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用户用卡习惯处于逐步培养过程,生息渗透率也比较低,带来的收入增长较小;三是随着客户培育和发卡量的增加,前期投入的成本会逐渐被摊薄,生息资产渗透率亦会有所上升;四是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经验逐步积累,整体运营效率与效果均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研究发现,信用卡发卡量在200万张及以上的区域性银行,平均每家银行的信用卡总收入和卡均收入均显著大于其他卡量银行,即:卡量在200万张及以上的银行,平均每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总收入为32.21亿元,卡量在20万张以下的银行,平均每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入为0.70亿元,前者平均收入约为后者的46倍;卡量在200万张及以上的银行,信用卡卡均收入为1,674.4元,卡量在50万张以下银行信用卡卡均收入为734.5元,前者为后者的2.3倍。
 
但是,目前区域性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量普遍较低,200万张及以上卡量的银行数量占比不足15%,超60%的银行发卡量在50万张以下,大量的区域性银行信用卡业务还未能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区域性银行信用卡业务起步相对较晚,且在经营地域范围、科技能力、资源投入等方面并不具有优势,因此在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上或多或少存在短板,但区域性银行也具备决策效率高、更加了解本地用户偏好、区域资源丰富、分支机构联动强等优势。 随着一线城市市场饱和度提升,二、三、四线城市将成为银行争夺焦点,区域性银行需把握业务窗口期,加大资源投入,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

相关热词搜索:银行 信用卡

上一篇:精细化客群经营,OPPO钱包打造新时代消费体验
下一篇:张家口银行第三季度在河北信用卡业务投诉量居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