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地区推广新型支付工具的思考
2021-04-15 16:16:01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补足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短板,推广新型支付工具,更好实现农村支付服务高质量发展,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点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补足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短板,推广新型支付工具,更好实现农村支付服务高质量发展,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
 
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
 
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点多面广,但目前仍面临一系列问题,迟滞了支付环境的改善。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5年至2019年农村地区支付业务发展总体情况,2015年至2019年助农取款服务单点及人均业务笔数较低。除2018年农村地区单点平均办理取款业务上升速度较快外,其他支付业务均出现增速放缓或下降的情况。
 
传统支付工具仍是主要支付结算方式,对现金的依赖性较大。客户对于非现金支付形式认知程度较低,认为其不安全、不可靠,不敢轻易尝试。偏远农村上述情况更为普遍。
 
目前,农村产业形态已从种养拓展到加工流通、电商和乡村旅游等模式,支付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同时,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消费方式逐步向网购等新型方式转变,对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需求不断增加。
 
制约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发展的主要因素
 
有的地区助农取款点支付机具布放不平衡。不同金融机构常选择同一家商户布放助农取款机具,造成资源使用效率低,正常运营压力大。虽然助农取款点通常设置于现金相对较充沛的商户,但遇到农保、低保发放和节假日等特殊时段,现金供应压力较大。助农取款服务依赖于网络畅通,网络故障以及网速直接影响助农取款点服务质量。
 
受制于宣传成本和使用范围,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对于现代支付手段宣传热情不高,加之农民接受能力有限,宣传工作难度较大。有的农村地区老龄化和空心化较为严重,与所在村以外沟通接触较少,致使部分农民从未接触或较少接触新的支付工具。
 
现有的单点式、分散式移动支付服务模式已不能充分适应农村链条化产业经济发展趋势,场景差异化细节设计水平有待提高。医疗健康、生活缴费、日常消费等重点场景尚未向农村市场下沉。移动支付客户端软件功能及设计大多存在“城市化”痕迹,操作较为复杂,客户体验亟待改善。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涉农金融机构加强业务沟通,结合实际统筹布放机具,减少资源浪费。在涉农补贴发放以及节假日等特殊时段,金融机构应保障助农取款点现金供应。此外,要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建议由各地政府出面,协调通信部门完善网络建设。
 
建议人民银行定期组织金融机构利用助农取款点开展支付业务宣传教育,通过演示、咨询、派发传单和小礼品等方式帮助农民了解支付知识。定期在农村组织专项业务宣传,通过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手把手帮助农民学会使用网银、ATM、云闪付APP等便捷支付工具。
 
建议增加助农取款点支付功能,满足农村居民个性化支付需求。在高效提供取款、转账、汇款等业务的基础上,开发助农款项、医疗健康、生活缴费、日常消费等便民支付工具。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农村居民提供信贷、理财、保险等多样化金融服务。探索农村支付产品开发,通过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力度,开发适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多样化的支付工具。这些工具的最基本要求是操作要简便,具备常用支付功能。

相关热词搜索:支付工具 支付

上一篇:数字人民币在港测试 涉及跨境支付等应用场景
下一篇:不做支付 华为金融业务怎么走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