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正在研究解决征信“白户”金融诉求
2020-11-07 11:01:14 来源:中国经营网 评论:0 点击:
10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长速度加快。2020年三季度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0 98万亿元,同比增长23 5%,增速比上季末高2 8个百分点;前三
10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长速度加快。2020年三季度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0.98万亿元,同比增长23.5%,增速比上季末高2.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3.68万亿元,同比多增1.55万亿元。
尽管如此,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11月6日举行的第三届进博会“普惠金融建设和数字化发展”主题论坛上坦言,目前普惠金融重点服务的对象依然存在缺乏信贷记录,甚至是没有信贷记录的“白户”的情况,央行正在积极研究解决这部分人群真实的金融诉求。
征信“白户”要靠替代数据等新服务模式予以解决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首次贷款难。传统征信记录的是负债过的历史数据,金融机构也以此做出贷款的决策判断。而很多小微企业是征信的‘白户’,与信贷模式产生了一定的隔阂,进不了这个‘圈’。”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如是说。
针对此情况,陈雨露表示,下一步,央行将运用数字化手段,探索创新征信服务新模式,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普惠征信。陈雨露透露道,针对目前全国在校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民政低保人群和小微企业员工,很大部分是没有信贷记录的“白户”或“准白户”的情况,央行正在积极研究如何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手段和替代数据等新服务模式予以解决。
陈雨露表示,下一步央行将充分利用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快推动非信贷类征信信息充分共享,包括大力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和企业化运营,完善数据采集的标准和规则,推进市场化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征信一体化;同时,将完善征信业法律法规和相关的配套机制,特别是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确保征信服务体系普惠公平,在确保征信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促进征信机构的有序竞争,实现征信信息的充分共享和有效使用。
谨防数字普惠背后风险
谈及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更好地落地普惠金融,中国银行行长王江认为,疫情下传统模式在服务效率、经营成本等方面的重点难点不断呈现,必须要依靠新技术来打通普惠金融发展。
为进一步发挥数字化技术在普惠金融中的作用,王江提出了三方面建议:其一是要填补数字鸿沟,提高素质金融服务的可能性。目前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互联网和智能设备普及度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部分群体处在金融服务提供商的雷达之外,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售后服务的可触达性,从而优化金融资源的配比效率。其二是提升金融机构的数据服务能力,搭建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并不只是线上服务的替代,而是要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其三是增强技术安全和数据保护力度。
同时,余文建也提示道,结合中国情况,今后一段时间数字普惠金融还会面对一些挑战。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如何更好服务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比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以及农村、农民问题;二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问题;三是数字普惠金融的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四是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问题。
王江亦赞同上述说法,他指出,人们在享受数字金融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便利和优惠的同时,也存在着数据泄露、虚假宣传、欺诈等风险。“很多数字普惠金融业态上升的技术不成熟,在系统安全、模型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隐患。各金融机构要在运用新技术提供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从源头防范金融科技的乱用,构建更加健康安全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